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下江人和抗战时期重庆文学/民国文学史论

下江人和抗战时期重庆文学/民国文学史论

  • 字数: 320
  • 出版社: 花城
  • 作者: 黄菊|总主编:李怡//张中良
  • 商品条码: 978753608861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5
  • 出版年份: 2019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下江人”和抗战时期重庆文学》是“民国文 学史论”丛书第二辑其中一本。 抗战时期,大量民众随国民政府迁徙重庆,重庆 人将这些外来者称为“下江人”。“下江人”数量庞 大,占据了战时重庆人口的重要部分。他们的到来, 带来重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繁荣。重庆从西南内陆 的码头城市,转而成为了大后方文化中心。那么,“ 下江人”是如何改变了战时重庆文学的风貌,他们自 身的生活状态又在重庆发生着怎样的变化?这么一个 庞大群体在重庆的经历对文学构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这些都是研究抗战文学所无法绕开的主题。本论著即 以“下江人”为中心,考察“下江人”到来前后重庆 文学生态的变化,并围绕“下江人”在战时重庆的生 活,探讨战时生活带给作家什么样的改变,这些改变 又如何体现在了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之中。
目录
绪论 “下江人”的由来及其与重庆文学的关系 一、“下江人”概念的界定 二、选题缘由 三、学术综述 第一编 隔阂与陌生:下江文化和重庆文化 第一章 战前的重庆形象和文学环境 一、抗战前的重庆形象和地方文化 二、1937年前后的重庆地方文学和文化 三、1937年前重庆的文学园地 第二章 抗战时期重庆文学环境的调整和变化 一、战时在渝的报纸副刊和文学刊物 二、发展地方文艺的期待 三、地方文化人士对下江文化人的支持 第三章 活跃在抗战宣传中的下江作家 一、文艺界和抗战宣传 二、“下江”作家和重庆各界公共活动 三、地方形式的利用和思考中的实践 第四章 下江作家在重庆的交往方式 一、以座谈会为主要形式的聚集 二、个体之间的往来:朋友、聚居和茶馆 第二编 他乡与现实——下江作家在重庆的文学书写 第五章 下江作家的重庆日常 一、漫漫人川路 二、抗战初期“下江人”和重庆人的对视 三、贫困和疾病裹挟的重庆时光 四、如何看待贫穷:知识分子的担当和坚守 第六章 下江作家对重庆城市形象的书写 一、战争中的精神堡垒 二、“重庆客”的他乡和故土 三、繁华陪都:重庆魅力的另一面 第七章 被大轰炸改变的文学环境 一、大轰炸中报纸副刊和文学杂志的运行 二、书报审查制度下的生存 三、稿酬和版税引发的争论 第八章 文学中的重庆大轰炸 一、废墟中的重生:大轰炸后的重庆 二、防空洞中时光 第九章 返乡的“下江人”:对战时川籍作家的考察 一、郭沫若:对故乡的礼赞 二、巴金:归来的“异乡人” 三、“回乡”与“文学创作” 余论 “下江人”的离开和重庆文学的沉寂 一、变动的人与城的关系 二、文学中的“重庆记忆” 三、“下江人”离开后的重庆文学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