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文艺月刊<1930-1941>中的民族话语/民国文学史论

文艺月刊<1930-1941>中的民族话语/民国文学史论

  • 字数: 420
  • 出版社: 花城
  • 作者: 赵伟|总主编:李怡//张中良
  • 商品条码: 978753608862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62
  • 出版年份: 2019
  • 印次: 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文艺月刊〉(1930-1941)中的民族话语》是“ 民国文学史论”丛书第二辑其中一本。 该著作以民 国时期的杂志《文艺月刊》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文 学创作与民国历史、社会思潮的关系,重在通过“文 史互证”的方法,解读文学文本、辨析创作理念、还 原时代风貌。 本论著共分六编。论著紧密围绕《文艺月刊》深 入探究文学与时代之互动,详细展示文艺界关于“九 一八”、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敌后游击战等抗战 时期重要事件、现象的言说,在此基础上,运用比较 、细读等方法,分析作品对历史细节的刻画,揭示战 争对作家的影响,弘扬仁人志士的爱国情怀。以《文 艺月刊》为线索,论著对西康、绥远的战时文艺亦进 行了发掘、整理,从地方文化、国家认同等方面指陈 作品特色,勾勒各族同胞支援抗战的生动图景。 《文艺月刊》内容丰富、参与者众多是研究民国 文学、历史不可多得之资料。论著在讨论、解读其作 家、作品的过程中,证实了该刊之于历史还原的重要 意义。同时,为避免立论偏差,论著亦注意结合同时 期不同立场、派别的刊物如《七月》《文艺阵地》等 ,对同一话题进行考察、辨析。通过对大量作品之研 讨,论著说明了战时文艺的多样性、复杂性,彰显了 《文艺月刊》自身的价值,这对读者深入了解民国文 学、历史不无裨益。
目录
小引 绪论 一、选题的意义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三、以往研究成果 第一编 1930年代朝鲜问题在《文艺月刊》中的表现 第一章 《文艺月刊》对朝鲜问题的选择 第二章 《文艺月刊》对朝鲜问题的表现 第二编 《文艺月刊》与“九一八”纪念 第一章 1931年《文艺月刊》对“九一八事变”的默哀 第二章 1932年《文艺月刊》对国联外交的支持 第三章 东北抗日义勇军肖像 第四章 中国留日学生“九一八”后抗日活动写真 第五章 1935年回归低调的“九一八”纪念 第六章 “九一八事变”在诗坛的反响 第七章 “九一八”周年前夜的创伤记忆 第八章 东北抗日报告文学的发生发展 第九章 东北抗日联军与关东军之军歌比较 第三编 《文艺月刊》关于淞沪会战的表现 第一章 淞沪会战之决战前夕 第二章 抗日硝烟里的中国空军 第三章 “空军文学”一瞥 第四章 淞沪会战之地面作战 第四编 《文艺月刊》对南京、徐州会战的反映 第一章 《文艺月刊》对南京会战之表现 第二章 《文艺月刊》对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的表现 第三章 日本士兵对战争的体验与书写 第四章 抗战文学关于日本俘虏的言说 第五编 《文艺月刊》对游击战的反映 第一章 游击战之民众基础 第二章 各战区之游击战 第三章 游击赞歌 第六编 绥远、西康等地抗战文艺 第一章 绥远的抗日斗争 第二章 从反英到抗日:抗战时期西康民族话语的表现 余论 记忆深处的中国文艺社 结语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