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孟河医派脾胃证治存真

孟河医派脾胃证治存真

  • 字数: 262
  •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
  • 作者: 编者:颜新
  • 商品条码: 978751325629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79
  • 出版年份: 2019
  • 印次: 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在中国近现代医学史上,孟河医派占有举足轻重 的地位。  以费伯雄、马培之、巢崇山、丁甘仁为 代表的孟河医家,学术造诣高深,临床经验丰富,影 响医坛三百年,迄今未衰。  孟河医家远溯《内》 《难》,思求经旨;中及张仲景、孙思邈之学,博采 众长;下逮金元诸家之说乃至温病学说,唯实效是尚 。熔各派学术于一炉,揽中医学之大成,最终形成了 自己的特色:以“醇正和缓”为宗,以“轻清简约” 立法。突破了长期以来寒温分立的格局,建立了寒温 统一的辨证体系,开创了中医学史上良好的学术风气 。
目录
孟河医派源流 一、孟河医派的形成 (一)地域特点 (二)历史渊源 (三)时代背景 (四)后世影响 二、孟河医派的代表人物 (一)孟河费氏 (二)孟河马氏 (三)孟河巢氏 (四)孟河丁氏 三、孟河医派的学术特点 (一)师古不泥,不拘门户 (二)博采众长,寒温兼容 (三)辨证用药,轻可去实 (四)内外皆精,治法灵活 四、孟河医派脾胃证治特色 (一)内伤杂病,调补脾胃 (二)调畅气机,重视升降 (三)和缓醇正,轻以去实 五、孟河医派“轻可去实”用药特色探析 (一)对“轻”的理解 (二)对“实”的理解 (三)“轻可去实”用药风格形成的原因 (四)“轻可去实”的现代意义 脾胃证治 一、中医对脾胃的认识 (一)脾胃的生理功能 (二)脾胃病的病机 (三)脾胃与其他四脏的关系 二、脾胃学说发展简史 三、孟河医派大家脾胃证治特点 (一)费伯雄 (二)费绳甫 (三)巢崇山 (四)马培之 (五)丁甘仁 (六)贺季衡 四、孟河医派在脾胃证治方面的发展 (一)概述 (二)颜氏内科 (三)颜氏内科主要代表人物学术特点 五、孟河医派脾胃证治方药选析 (一)脾胃病常用方 (二)脾胃病常用药及药对 医案医话精选 一、医案 (一)王九峰医案 (二)费伯雄医案 (三)费绳甫医案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