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现代文论传统(精)/中国现代文论史

中国现代文论传统(精)/中国现代文论史

  • 字数: 335
  • 出版社: 北京师大
  • 作者: 王一川|总主编:王一川
  • 商品条码: 978730321141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46
  • 出版年份: 2019
  • 印次: 1
定价:¥1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卷为总论,综合考察中国现代文论传统的由来 ,深入分析“世界之中国”时代中国我者与西方他者 之间的持续的层累涵濡状况,叩探中国现代文论的独 特品格。 本卷认为,中国现代文论传统不是来自对西方文 论的简单照搬,而是有着自身的现代性缘由:它是中 国自我与外来他者之间的层累涵濡的产物。由此,本 卷从层累涵濡的现代性探讨中国文论现代性的变迁, 分析中国现代文论的发生方式,考察其知识型的建立 、核心范畴及其位移,剖析其外来他者状况,探明其 双重品格,梳理其现代美学Ⅰ与现代美学Ⅱ的分化与 联系,透过大海形象的阐释透视中国现代文论传统的 独特风貌。
作者简介
王一川,1959年生,四川乐山沐川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文艺美学、艺术理论、美学、电影批评等。著有《意义的瞬间生成》、《语言乌托邦》、《修辞论美学》、《张艺谋神话的终结》、《中国现代性体验的发生》、《中国现代学引论》、《文学理论》、《文艺转型论》、《第二重文本》和《革命式改革》等。
目录
导论 通向中国现代文论传统 一、“传统”的古今中西演变 二、传统与中国现代文论 三、中国现代文论传统的论述框架 第一章 层累涵濡的现代性——中国现代文论的变迁 一、涵濡理论 二、涵濡中的中国历史景观 三、涵濡中的中国文论长时段 四、中国现代文论的涵濡方式及其革命性 五、中国现代工文论的层累涵濡特质及其时段 六、生成中的中国现代Ⅱ文论 七、层累涵濡的文论现代性 第二章 中国现代文论的发生方式——以“诗界革命”论为个案 一、从全球化向东涵濡看“诗界革命” 二、王韬:“奇境幻遇”与“地球合一” 三、从王韬到黄遵宪 四、黄遵宪:“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 五、梁启超:新意境、新语句和古风格 六、全球化向东涵濡的本土诗学投影 第三章 中国现代文论知识型的建立——兼论西方文论知识型的转向 一、西方文论“知识型”及其转向 二、中西文论的相遇方式与中国文论的现代性转向 三、以中为镜看西方 四、中国现代历史视野中的文论知识型 五、中国现代文论知识型的“革命”背景 六、中国现代文论知识型与“世界学术” 七、中国现代文论知识型的内涵和特征 八、以曹丕与陈独秀为案例 第四章 中国现代文论核心范畴的位移:从典型到感兴——兼谈兴辞在文学作品的文本层面中的存在 一、典型在西方及其向东涵濡踪迹 二、典型在中国的兴衰及其启示 三、中国现代文论传统三层次及其若隐传统 四、感兴在现代的若隐若显及其原因 五、中西比较中的感兴再生 六、感兴论与21世纪中国文论现代性传统建设 七、汉语文学的兴辞性 八、兴辞在文学作品的文本层面中的存在 第五章 中国现代文论中的外来他者 一、外国文论在中国六十年 二、四次转向的动力与特色 三、外国文论与中国现代文论走向 第六章 中国现代文论的双重品格 一、中国现代文论的品格 二、中国现代文论的现代型品格 三、中国现代文论的现代型品格之特征 四、未来:从显西隐中到以中化西 五、中国现代文论的传统型品格 六、中国现代文论的传统型品格之特征 第七章 心化美学与物化美学之间——简论中国现代美学Ⅰ与现代美学Ⅱ 一、长时段视野中的中国现代美学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