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学校十三五规划教材)

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学校十三五规划教材)

  • 字数: 461
  • 出版社: 化学工业
  • 作者: 编者:张玲
  • 商品条码: 978712234669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1
  • 出版年份: 2019
  • 印次: 1
定价:¥4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高等学校“十三五”规划教材,全书共分14章,包括气体、化学热力学初步与化学平衡、定量分析化学导论、电离平衡及酸碱滴定、沉淀溶解平衡和沉淀滴定及重量分析法、氧化还原反应及氧化还原滴定、原子结构、分子结构、配位反应及配位滴定、氢及稀有气体、s区元素、p区元素、d区元素、f区元素等内容。本书注重基础知识,秉持精选原则。在充分体现两个二级学科(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特色的同时,注重将这两个学科的知识充分融合,避免重复。书中对例题和习题的选择注重结合实际,还在部分章节后面加入了拓展阅读材料,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无机及分析化学》的特色是体现了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的紧密联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整体性和系统性。部分习题附有答案,以二维码形式呈现。 《无机及分析化学》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地理、生物、水利等专业学生的教材。
作者简介
张玲,济南大学,教师、副教授,本科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化学教育专业,在教学教法方面具有较重扎实的理论基础。2005年于山东大学毕业,获博士学位,发表SCI科研论文20余篇,其中第*作者的9篇。在济南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任教13年,先后讲授《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等多门环境工程专业课程,其中连续教授《无机及分析化学》9年。在这9年的教学中发现了本课程教材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为本书的书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目录
第1章气体 / 1 1.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1 1.2气体分压定律2 1.2.1分体积、体积分数与摩尔分数2 1.2.2分压定律3 1.2.3分压定律的应用5 1.3气体扩散定律6 *1.4真实气体状态方程6 阅读材料:物质状态7 习题9 第2章化学热力学初步与化学平衡 / 10 2.1基本概念11 2.1.1体系与环境11 2.1.2状态与状态函数11 2.1.3体系的性质12 2.2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化学12 2.2.1热力学第一定律12 2.2.2焓(H)13 2.2.3热化学14 2.3化学反应的方向17 2.3.1反应的自发性17 2.3.2混乱度和熵17 2.3.3熵变和化学反应的方向——热力学第二定律18 2.3.4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与化学平衡20 2.3.5范特霍夫(Van′t Hoff)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21 2.3.6化学平衡的移动22 阅读材料:化学平衡研究简介24 习题25 第3章定量分析化学导论 / 27 3.1分析方法的分类27 3.2定量分析过程和分析结果的表示28 3.2.1定量分析过程28 3.2.2定量分析结果的表示29 3.3定量分析误差30 3.3.1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免方法30 3.3.2误差的表示方法31 3.4有效数字及计算规则32 3.5定量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35 3.6滴定分析法概述38 3.6.1滴定分析法38 3.6.2滴定分析法的分类39 3.6.3溶液的分类和浓度表示法40 3.6.4滴定分析的计算42 习题43 第4章电离平衡及酸碱滴定 / 46 *4.1酸碱理论46 4.2酸碱质子理论47 4.2.1酸碱质子理论的基本概念47 4.2.2酸碱反应48 4.3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48 4.3.1水的电离48 4.3.2溶液的pH值49 4.3.3强酸、强碱溶液的pH值49 4.4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50 4.4.1解离常数及一元弱酸、弱碱的电离50 4.4.2电离度52 4.4.3电离常数的应用52 4.4.4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55 4.4.5多元弱酸、弱碱的电离55 4.5盐溶液的水解58 4.5.1弱酸强碱盐58 4.5.2弱碱强酸盐59 4.5.3弱酸弱碱盐59 4.5.4弱酸的酸式盐(两性物质)61 4.5.5强酸强碱盐62 4.5.6强电解质溶液62 4.6缓冲溶液63 4.6.1缓冲溶液的的定义63 4.6.2缓冲作用原理64 4.6.3缓冲溶液pH值64 4.7酸碱滴定法67 4.7.1酸碱滴定终点指示方法67 4.7.2酸碱滴定原理68 4.8酸碱滴定法的应用73 阅读材料:软硬酸碱理论74 习题75 第5章沉淀溶解平衡和沉淀滴定及重量分析法 / 78 5.1溶度积78 5.1.1溶解度78 5.1.2溶度积78 5.1.3溶度积和溶解度的关系79 5.2沉淀的生成与溶解80 5.2.1溶度积规则80 5.2.2影响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81 5.2.3沉淀的生成83 5.2.4沉淀的溶解84 5.3两种沉淀之间的平衡87 5.3.1分步沉淀87 5.3.2沉淀转化88 5.4沉淀滴定法88 5.4.1银量法88 5.4.2银量法的应用91 *5.5重量分析法91 5.5.1重量分析法概述91 5.5.2重量分析法对沉淀的要求92 5.5.3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92 5.5.4沉淀的类型及沉淀的形成过程93 5.5.5沉淀条件的选择94 5.5.6沉淀称量前的处理95 5.5.7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95 习题96 第6章氧化还原反应及氧化还原滴定 / 99 6.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99 6.1.1氧化数99 6.1.2氧化与还原的基本概念和化学方程式的配平100 6.2原电池和原电池的能量变化101 6.2.1原电池101 *6.2.2原电池的能量变化103 6.2.3原电池电动势的理论计算103 6.3标准电极电势104 6.3.1电极电势差104 6.3.2标准电极电势105 6.4Nernst方程106 6.4.1原电池标准电极电势的理论计算106 6.4.2Nernst方程107 6.4.3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108 6.5电极电势的应用109 6.5.1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109 6.5.2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110 6.5.3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常数111 6.6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112 6.6.1元素电势图112 6.6.2元素电势图的应用113 6.7氧化还原滴定法115 6.7.1滴定曲线115 6.7.2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117 6.7.3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方法118 习题122 第7章原子结构 / 125 7.1核外电子运动状态125 7.1.1核外电子运动的量子化特征——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125 7.1.2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特征127 7.1.3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128 7.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和元素周期表132 7.2.1多电子原子的能级132 7.2.2核外电子的排布134 7.2.3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性135 7.3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136 7.3.1原子半径136 7.3.2电离能137 7.3.3电子亲合能137 7.3.4电负性138 习题138 第8章分子结构 / 140 8.1化学键参数和分子的性质140 8.1.1键参数140 8.1.2分子的性质141 8.2离子键142 8.2.1离子键的形成和本质142 8.2.2离子型化合物生成过程的能量变化143 8.2.3离子极化理论144 8.3共价键146 8.3.1现代价键理论147 8.3.2杂化轨道理论149 8.3.3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152 *8.3.4分子轨道理论153 *8.4金属键155 8.4.1自由电子理论155 8.4.2金属能带理论156 8.5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157 8.5.1分子间作用力157 8.5.2氢键158 8.6晶体内部结构159 习题160 第9章配位反应及配位滴定 / 162 9.1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162 9.1.1配位化合物的定义162 9.1.2配合物的组成163 9.1.3配位化合物的命名166 9.2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166 9.2.1价键理论要点166 9.2.2外轨型配合物和内轨型配合物170 *9.2.3晶体场理论171 9.3溶液中配合物的稳定性174 9.3.1配合物的稳定常数174 9.3.2配合物稳定常数的应用174 9.3.3配合物的逐级稳定常数和累积稳定常数177 9.3.4配位反应的副反应系数178 9.3.5配位平衡的移动181 9.4配位滴定法182 9.4.1配位滴定法概述182 9.4.2绘制滴定曲线182 9.4.3影响突跃范围的因素184 9.4.4准确滴定的条件185 9.4.5酸效应曲线与酸度控制185 9.4.6金属离子指示剂186 *9.4.7提高配位滴定法选择性的方法188 阅读材料:配合物的应用191 习题192 第10章氢及稀有气体 / 194 10.1氢194 10.1.1氢的概述194 10.1.2氢的存在和物理性质194 10.1.3氢的成键特征195 10.1.4氢的化学性质和氢化物195 *10.1.5氢能源196 10.2稀有气体196 10.2.1稀有气体的发展简史196 10.2.2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197 10.2.3稀有气体的化合物197 10.2.4稀有气体化合物的结构198 习题199 第11章s区元素 / 200 11.1s区元素概述200 11.2s区元素的单质200 11.2.1单质的物理性质200 11.2.2单质的化学性质201 11.2.3焰色反应201 11.3s区元素的化合物201 11.3.1氢化物201 11.3.2氧化物202 11.3.3氢氧化物202 11.3.4重要盐类及其性质203 11.4锂、铍的特殊性——对角线规则203 阅读材料:稀有金属204 习题204 第12章p区元素 / 206 12.1p区元素概述206 12.2硼族元素207 12.2.1硼族元素的单质207 12.2.2硼的化合物207 12.2.3铝的化合物209 12.3碳族元素209 12.3.1碳族元素概述209 12.3.2碳族元素的单质210 12.3.3碳的化合物210 12.3.4硅的化合物212 12.3.5锡、铅的化合物213 12.4氮族元素214 12.4.1氮族元素概述214 12.4.2氮族元素的单质214 12.4.3氮的化合物215 12.4.4磷的化合物219 *12.4.5砷分族元素219 12.5氧族元素221 12.5.1氧族元素概述221 12.5.2氧的化合物221 12.5.3硫的化合物222 12.6卤族元素225 12.6.1卤素概述225 12.6.2卤素单质225 12.6.3卤化物225 12.6.4卤化氢及氢卤酸226 12.6.5卤素的重要含氧酸227 阅读材料:无机含氧酸的命名规则229 习题229 第13章d区元素 / 232 13.1d区元素概述232 13.2钛副族和钒副族234 13.2.1钛副族234 *13.2.2钒副族元素236 13.3铬副族和锰副族238 13.3.1铬副族238 13.3.2锰副族242 13.4铁系元素和铂系元素244 13.4.1第Ⅷ族元素概述244 13.4.2铁系元素244 *13.4.3铂系元素251 13.5铜族和锌族元素252 13.5.1铜族元素252 13.5.2锌族元素255 阅读材料:过渡金属元素材料258 习题259 *第14章f区元素 / 262 14.1f区元素概述262 14.2镧系元素262 14.3锕系元素264 阅读材料:环境污染265 习题266 附录 / 267 附录Ⅰ常见单质和无机物的ΔfHm、ΔfGm和标准摩尔熵Sm(298.15K,100kPa)267 附录Ⅱ弱酸、弱碱在水中的解离常数(25℃、I=0)268 附录Ⅲ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18~25℃)*269 附录Ⅳ标准电极电势表269 附录Ⅴ常见金属配合物的累积稳定常数(I=0,20~25℃)275 附录ⅥEDTA酸效应系数278 附录Ⅶ原子(离子)半径(pm)278 附录Ⅷ元素的电负性278 附录Ⅸ某些试剂溶液的配制279 参考文献 / 28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