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社会组织的生态关系研究--两种不同价值观视角下的结果比较

社会组织的生态关系研究--两种不同价值观视角下的结果比较

  • 字数: 142
  • 出版社: 经济管理
  • 作者: 赵小平
  • 商品条码: 978750966756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52
  • 出版年份: 2019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比较在自我攀控和自我超越两 种价值观类型下社会组织生态关系的差异,进而展示 在不同生态关系下,社会组织对行业发展和社会治理 发展的不同作用效果。经过长达3年时间的追踪,笔者 通过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焦点组座谈等方法,深入 研究了SC省MZ地区社会组织的行为特征和生态关系, 并最终以集体式个案的方式呈现出来。
作者简介
赵小平,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公益研究中心博士,清华大学NGO研究所博士后,现为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服务中心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非营利组织管理。
目录
导言 理想与现实 一、理想画卷: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价值预期 (一)通过社会组织,让政府职能转移有一个社会基层的承载体系 (二)通过社会组织,有效激发社会创新活力,提升专业服务水平 (三)通过社会组织,逐渐勾勒出一个温暖、专业和理性的第三部门 (四)通过社会组织,真正将“民主治理”的能力传递给公众 (五)通过社会组织,为深化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另辟蹊径 二、现实场景:积极和消极两种情形并存 (一)积极的情形:数量快速增长,社会功能初显 (二)消极的情形:组织行为异化 三、典型案例:一个西部县城社会组织生态关系的呈现 (一)案例选择 (二)资料收集 第一章 理论框架:两类价值观下的生态关系 一、价值观理论 (一)价值观的定义 (二)施瓦茨价值观理论 (三)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的类似组分 (四)价值观与行为的关系:一致性争议 (五)领导人价值观与组织价值观的关系 二、生态关系理论 (一)组织生态学与组织生态关系 (二)其他研究组织间关系的理论综述与借鉴 三、理论分析框架 第二章 名利观:争与不争 一、本土草根之间:资源争夺让“互惠”转为“互害” (一)爱心联盟的发起与天折:人为制造的一场争斗 (二)政府评奖:草根间出现浓浓的醋意与污名化 (三)QP送暖活动:谁动了我的“奶酪” 二、本土草根内部:在“一波三折”中看价值观的影响 (一)案例介绍 (二)组织(负责人)价值观的判断 (三)故事描述:AX助学内部的“一波三折” 三、在M市的草根中,自我攀控的消极作用普遍存在 第三章 自我观:谁主沉浮 一、“面子”、误解与流言:对他人评价的高敏感 (一)社会组织领域的“唐·吉诃德”现象 (二)误解为什么容易产生却难以消除 二、辩证地看待自我攀控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及演化 第四章 外来机构与本土组织:中性、控制与支持 一、基本格局:中性为主 二、社会资源统筹平台:从偏利、寄生、工具互惠到互害关系的演变 (一)社会组织对社统平台的评价 (二)本地草根组织与社统平台之间生态关系的演化 (三)被动忍耐还是主动超越:本土草根对与社统平台互动的认知差异 三、BSD草根帮扶团队:基于自我超越价值观上的“互惠” (一)草根帮扶团队产生的缘由及目标 (二)U+B结构:草根帮扶团队的价值观、策略和具体做法 四、控制VS.支持:支持性机构与草根组织之间的关系选择 第五章 激活与转化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