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形态

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形态

  • 字数: 553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樊浩
  • 商品条码: 978752032532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22
  • 出版年份: 2017
  • 印次: 2
定价:¥1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形态”包含四个不断递进 的具有前沿意义的概念:“伦理道德”,“精神”, “精神哲学”,“精神哲学形态”;也包含四个不断 递进的课题:伦理与道德的关系;伦理道德“精神” 家园的回归;“精神哲学”的方法;“精神哲学形态 ”的理论。本书的研究对象是“伦理道德”,即伦理 与道德的关系;聚力点是“精神”;方法是“精神哲 学”;主题是“精神哲学形态”。“精神—精神哲学 —精神哲学形态”构成关于“伦理道德”研究的概念 体系、言说构架和推进逻辑。“精神哲学形态”的要 义和目标是:让伦理道德回归“精神”的家园;让伦 理与道德的关系回归“精神哲学”的理论体系和人的 精神世界的现实发展;让精神哲学和人的精神世界回 归“精神哲学形态”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精神形态。 全书三卷六篇二十三章,外加两万字左右的绪论 ,和四万字左右的结语。
作者简介
樊和平,笔名樊浩。江苏省泰兴市人,1959年9月8日生,博士,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教授,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东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人文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北京大学世界伦理学中心副主任,资深研究员。曾担任东南大学哲学系副系主任4年,哲学系主任、人文学院院长24年。英国牛津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伦敦国王学院访问教授。1992年被破格晋升为教授,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哲学伦理学教授。 主要荣誉和社会兼职有: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首批人文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社会科学委员会哲学学部委员; 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暨“全国文化名家”;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评审专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会评专家暨召集人;江苏省社科名家;江苏省中青年首席科学家,“333工程”第一层次专家;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第八、九、十届江苏省政协委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伦理学,兼修精神哲学、法哲学、文化学等。出版个人独立专著12部,合著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等独立发表论文240多篇,主要代表作为独立专著“中国伦理精神三部曲”和“道德形而上学三部曲”。成果获全国、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多项。作为首席专家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2项,其他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和一般项目20多项。
目录
绪论:“我们”的世界缺什么? (一)“希腊记忆”:苏格拉底之死 1.苏格拉底为何“死”? 2.“伦理事件” 3.“希腊记忆” (二)中国经验:“道可道,非常道” 1.“伦”的世界 2.中国智慧 (三)“同是天涯沦落人” 1.西方经验 2.中国轨迹 3.相似的现代史 上卷 “伦理-道德”形态的精神现象学 第一编 伦理道德的“原生态” 一“伦理”-“道德”的历史哲学形态 (一)西方“伦理”“道德”的精神现象学 1.“伦理”形态 2.“道德”形态 3.伦理一道德对峙 (二)“伦理一道德”的中国历史形态 1.伦理与道德共生 2.伦理优先 3.“理一分殊” (三)“伦理”-“道德”的价值生态 二“‘德’-‘道’”理型与形而上学的中国形态. (一)解读方法的尝试:如何让文本作为“主体”“在场”? (二)何种中国形态?“‘德’-‘道”’的形而上学类型 1.《道德经》抑或《德道经》? 2.“德一道”形而上学 3.“德一道”理型 (三)“‘德’-‘道’”理型因何成为形而上学的中国形态? 1.西方形而上学传统 2.“尊道贵德”的形而上学 3.形而上学暴力? (四)哲学形而上学与道德形而上学的生态同 三《论语》“精神”气质及其精神哲学范式 (一)“礼”-“仁”话语的“精神”气质 1.“礼”的“伦理”本性 2.“仁”的“精神”气质 3.“直在其中” (二)精神哲学范式:“克己复礼为仁” 1.哲学范式 2.“精神”要素 3.“第三元素” (三)《论语》开辟的精神哲学的“中国传统” 1.由“精神”到“精神哲学形态” 2.“中国形态” 3.“元中国伦理问题” 第二编 “后伦理时代” …… 中卷 “伦理一道德”的精神哲学纠结 下卷 伦理道德形态的精神哲学理论 结语 伦理道德形态的精神哲学对话 参考文献 后记 2016年修改补记 2017年修改再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