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圭拉那魁兹(墨西哥瓦哈卡的古代期觅食与早期农业)

圭拉那魁兹(墨西哥瓦哈卡的古代期觅食与早期农业)

  • 字数: 956
  • 出版社: 上海古籍
  • 作者: 编者:(美)肯特·弗兰纳利|译者:陈淳//陈虹//董惟妙//董宁宁//殷敏等
  • 商品条码: 978753259265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55
  • 出版年份: 2019
  • 印次: 1
定价:¥1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墨西哥圭拉那魁兹洞穴遗址的个案研 究,检验了公元前8700到前5000年墨西哥瓦哈卡河谷 采集经济向原始农业的转变。这项研究成为考古学理 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典范。自1960年代起,圭拉那魁 兹洞穴的发掘项目就闻名于世。本书1986年于美国出 版时,为考古学界翘首以盼,也是著名考古学家肯特 ·弗兰纳利在农业探源领域最为厚重的一部代表作。 本书首次将系统论应用于一个具体遗址的发掘和研究 之中,并以严谨的演绎方法对农业起源的动因进行检 验和阐释。通过将系统论和控制论引入考古材料分析 中,弗兰纳利的农业探源研究更加精细、更为定量和 更具逻辑性,为缺乏严谨手段的考古研究提供了以变 量分析模型来解释社会文化变迁的一种方法论。其次 ,本书的系统论分析使考古学家对因果关系解释的复 杂性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因本书对考古学理论的原创 性贡献,至今仍被奉为考古学的经典之作。
目录
《外国考古学研究译丛》总序 英文版序 中文版自序 2009年再版前言 第一编 问题与模型 1研究的问题 引言 农业:“如何”还是“为何”? 古植物学的证据 瓢葫芦与西葫芦 豆子 墨西哥类蜀黍与玉米 玉米一豆子一西葫芦的共生 早期驯化模型与理论 模型的普遍性方面 小结 2特化坎一瓦哈卡地区的信息流动 引言 物质、能量与信息 一个生态系统的选择 建立一个多环结构模型 从特化坎和瓦哈卡资料得出的一个系统论模型 玉米与牧豆:与人类相联系的两个植物种属 例子 为环境多样性建模 时间安排 小结 第二编 文化与环境背景 3圭拉那魁兹的时空与文化背景 引言 瓦哈卡河谷 圭拉那魁兹的发现 圭拉那魁兹的年代和文化定位 圭拉那魁兹的人口背景 宾福德“觅食者一集食者两分”背景里的圭拉那魁兹 麦克尼什“大游群一小游群两分”背景里的圭拉那魁兹 瓦哈卡一特化坎居址类型背景里的圭拉那魁兹 小结 4圭拉那魁兹洞穴群的自然环境 引言 地质与土壤 气候与水文 植被带及其群丛 本地动物 较远的环境 小结:前陶期遗址位置的因素 第三编 发掘与人工制品分析 5圭拉那魁兹的发掘 引言 发掘技术 第一阶段:初步试掘 第二阶段:探方D8和E8 第三至五阶段:主要发掘开始 …… 6打制石器 7圭拉那魁兹打制石器的原料产地 8磨制石器 9圭拉那魁兹前陶期的绳索与篮子 10木制品与相关材料 11作为燃料的木头 12鹿角器 13粪化石和动物皮毛 14放射性碳断代 第四编 古今环境的比较 15瓦哈卡地区古代期的花粉分析 16前陶期与现代的小型动物比较 第五编 生计形态分析 17生计材料的量化分析:第五编的介绍 18米特拉洞穴的野生食物资源:生产力、季节性和年际变化 19圭拉那魁兹前陶期的植物遗存 20圭拉那魁兹前陶期地层中的西葫芦 21圭拉那魁兹的前陶期菜豆 22圭拉那魁兹前陶期动物食物遗存 24圭拉那魁兹食物采办区与前陶期食谱 第六编 居住面的空间分析 25圭拉那魁兹居住面的空间分析: 第六编 介绍 26圭拉那魁兹碎屑的空间差异:一种描述性方法 27圭拉那魁兹四个居住面的空间分析 28圭拉那魁兹四个居住面的多维度分析 29圭拉那魁兹的片段分析:斯宾塞、惠伦和雷诺兹分析结果的综合 第七编 瓦哈卡的觅食与早期农业 30觅食策略的建模:第七编介绍 31瓦哈卡河谷东部植物采集与早期农业演进的适应性计算机模型 32适应、演进与考古时段:雷诺兹模拟分析的一些启示 第八编 概括与小结 33探访大师 34摘要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