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电影镜头设计:从构思到银幕(25周年纪念版)

电影镜头设计:从构思到银幕(25周年纪念版)

  • 出版社: 北京联合
  • 作者: [美]史蒂文·卡茨(Steven D. Katz) 译 者:井迎兆 王旭锋
  • 商品条码: 97875502514580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出版年份: 2019
  • 印次: 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这本“镜头设计蓝皮书”问世25年来,始终是世界各地影视院校必选的导演教材。本书图文并茂地阐述了将故事构思转化为影像的完整流程,内容包括美术设计、故事板制作、镜头的时空要素、镜头调度、画面构图、视点、转场、叙事策略等。此次修订版针对数字化制作,更新了影像化的工具和技巧,从简单的分镜草图、细化的故事板,到当下蕞先进的3D视觉预演俱全。
作者简介
史蒂文·卡茨,作家、导演、制片人,业内公认的数字视效先驱,在影视、动画、游戏及设计领域有四十余年的工作经验,曾一对一指导迈克尔·杰克逊,面授舞台表演和电影拍摄技巧。在任幸星数字娱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行政制片人期间,参与了《赤壁》《暮光之城》等片的特效制作,并担任首部主要由中国本土团队制作的3D CGI动画电影《魔比斯环》的制片人。卡茨还创立了纽约蕞大的数字动画工作室Curious Digital、视听内容开发与制作工作室Pitch Studios。另著有《场面调度:影像的运动》。 译者简介 井迎兆,任教于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戏剧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电影电视制作硕士,译有《电影剪辑概论》。曾执导纪录片《1997香港人在台湾》《九七 香港 台湾人》《九七前后—台湾人在香港》《作家身影—文学赤子:龙瑛宗的美丽与哀愁》等。 王旭锋,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现为浙江传媒学院影视艺术学院影视制作系副主任,并任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会员、中国电影录音师协会会员及中国高教影视教育委员会会员。译有《音效圣经》《声音设计》《电影化叙事》等。
目录
推荐语? 1 致中国读者? 18 推荐序? 19 译者序? 20 25周年纪念版前言? 21 初版前言? 23 关于本书所使用的照片和故事板? 25 第一部分?影像化工作的过程 第一章? 影像化工作? /?3 1.1? 连续性剪辑风格? /?3 1.2? 影像化工作? /?4 第二章? 美术设计? /?5 2.1? 场景设计图? /?7 2.2? 概念图? /?8 2.3? 21世纪的美术部门? /?13 2.4? 数字绘图? /?13 2.5? 建筑图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15 2.6? 分镜头草图和故事板? /?18 第三章? 故事板? /?23 3.1? 故事板制作中导演的职责? /?24 3.2? 时间表? /?25 3.3? 故事板画家所需的技巧? /?28 3.4? 参考与调研? /?28 3.5? 风格? /?30 3.6? 数字故事板? /?35 3.7? 图解摄影技巧? /?35 3.8? 摇镜和移镜头? /?39 3.9? 推轨镜头和变焦镜头? /?41 3.10? 镜头间的转换? /?42 3.11? 升降镜头? /?43 3.12? 画幅制式与呈现方法? /?46 3.13? 简化的故事板图示? /?46 3.14? 制图术? /?52 3.15? 气氛? /?54 3.16? 角色? /?64 3.17? 诠释? /?65 3.18? 改编? /?71 3.19? 小说? /?71 3.20? 电影剧本? /?80 3.21? 拍摄的段落? /?80 3.22? 在场景设计图的领域中找工作? /?81 3.23? 指南? /?82 3.24? 工会? /?82 第四章? 影像化:工具与技巧? /?85 4.1? 绘图? /?85 4.2? 绘图软件? /?86 4.3? 设计资产资源库? /?86 4.4? 演示? /?87 4.5? 故事板专用程序? /?88 4.6? 3D视觉预演? /?89 4.7? DIY预演? /?90 4.8? 影像合成? /?91 4.9? 数字视频? /?91 4.10? 混剪概念片? /?96 4.11? 声音和音乐? /?96 4.12? 替代物? /?96 4.13? 未来会怎样?? /?97 4.14? 摄影机的未来? /?97 第五章? 制作流程? /?107 5.1? 撰写剧本? /?108 5.2? 调研? /?109 5.3? 背景故事? /?111 5.4? 影像素描簿? /?111 5.5? 剧本分析? /?112 5.6? 场景描述? /?112 5.7? 影像化剧本分析及三个范 例? /?115 5.8? 准备故事板? /?122 5.9? 模型与缩微模型? /?123 5.10? 美术设计? /?123 5.11? 摄影机测试? /?125 5.12? 排练? /?126 5.13? 预览场景? /?126 5.14? 摄影? /?127 第二部分?剪辑风格的元素 第六章? 镜头构图: 空间关系? /?131 6.1? 景别? /?131 6.2? 特写? /?132 6.3? 中景? /?135 6.4? 全景? /?137 6.5? 动作轴线原则? /?139 6.6? 三角机位系统? /?140 6.7? 根据新的视线建立新的动作轴线?/ ?141 6.8? 在演员越轴时建立新的轴线? /?144 6.9? 移动摄影机越过轴线? /?146 6.10? 切出镜头和过渡镜头? /?146 6.11? 移动物体和动作的动作轴线? /?147 6.12? 动作段落? /?147 6.13? 在动作段落中越轴? /?148 6.14? 轴线上的跳轴? /?150 6.15? 结论? /?150 第七章? 剪辑: 时间关系? /?153 7.1? 叙事驱动? /?153 7.2? 叙事运动? /?154 7.3? 问答模式? /?155 7.4? 前后关系? /?155 7.5? 使用模式? /?155 7.6? 问答模式的其他变化? /?157 7.7? 对精确叙事的限制? /?159 7.8? 机上剪辑与备用镜头? /?160 7.9? 为剪辑组织动作? /?162 7.10? 动接动剪切? /?162 7.11? 出镜与入镜? /?163 7.12? 清空画面? /?163 7.13? 剪辑和影像化? /?164 第三部分?工作室 第八章? 基础的应用? /?167 8.1? 镜流? /?167 8.2? 改变景别来交代场景? /?168 第九章? 对话场景的调度? /?181 9.1? 一种将场面调度影像化的方法? /?181 9.2? 面向观众原则? /?182 9.3? 主镜头? /?182 9.4? 长镜头? /?183 9.5? 景别和距离? /?183 9.6? 正拍镜头与反拍镜头模式? /?183 9.7? 演员的视线和演员正视观众? /?184 9.8? 调度系统? /?184 9.9? 字母模式? /?185 9.10? 双人对话的场面调度? /?186 第十章? 三人对话场景的调度? /?203 10.1? 形态A和L的差异? /?203 10.2? 基本的形态和位置? /?203 第十一章? 四人以上对话场景的调度? /?217 11.1? 单一机位的正面位置? /?223 11.2? 有纵深的正面位置? /?224 11.3? 群众和大型团体? /?225 11.4? 远摄镜头? /?225 11.5? 广角镜头? /?225 11.6? 群众场景镜头的比较? /?226 第十二章? 运动镜头的调度? /?229 12.1? 建构单位? /?231 12.2? 解放你的调度风格? /?235 12.3? 动作和反应? /?235 12.4? 移动兴趣中心? /?236 12.3? 间接手段? /?236 第十三章? 画面的纵深? /?237 13.1? 动作的戏剧性范围? /?237 13.2? 动作范围之中—动作范围之外? /?237 13.3? 在景深中的调度? /?238 13.4? 戏剧动作范围的目的? /?239 13.5? 内景纵深? /?240 13.6? 纵深调度? /?242 13.7? 景深摄影? /?242 13.8? 获得景深的特殊技巧? /?243 13.9? 分像屈光度透镜? /?243 13.10? 压缩的深度? /?244 13.11? 调度形态和远摄镜头? /?245 第十四章? 摄影机角度? /?247 14.1? 观众位置? /?248 14.2? 透视? /?249 14.3? 视角? /?251 14.4? 空间与人物? /?253 14.5? 透视表现的最近趋势? /?253 第十五章? 开放与封闭式构图? /?269 15.1? 美学距离? /?269 15.2? 亲密的程度? /?270 15.3? 构图方法? /?273 第十六章? 视点? /?277 16.1? 第一人称视点? /?277 16.2? 受限制的第三人称视点? /?277 16.3? 全知视点? /?278 16.4? 认同的程度? /?278 16.5? 观众的参与与认同? /?279 16.6? 设计视点? /?279 16.7? 视点的叙事控制? /?282 第四部分?运动的摄影机 第十七章? 摇镜? /?289 17.1? 左右横摇和上下纵摇? /?290 17.2? 全景镜头? /?291 17.3? 为了重新构图摇镜? /?291 17.4? 为了交代动作摇镜? /?291 17.5? 摇镜和镜头? /?292 17.6? 为了引导视线摇镜? /?292 17.7? 为了强调深度摇镜? /?294 17.8? 为了逻辑上的关系摇镜? /?294 17.9? 总结? /?294 第十八章? 升降镜头? /?301 18.1? 运动的范围? /?302 18.2? 视点? /?304 18.3? 学习运动? /?305 第十九章? 推轨镜头? /?307 19.1? 动作范围和运动镜头? /?307 19.2? 主体至摄影机的距离? /?307 19.3? 推轨镜头的计划? /?308 19.4? 介绍一个主体或场地的推轨镜头? /?308 19.5? 与主体运动速度相同的推轨镜头? /?309 19.6? 比主体运动更快或更慢的推轨镜头? /?310 19.7? 走近或远离一个主体? /?311 19.8? 在镜头内变化摄影角度? /?311 19.9? 环绕主体的推轨镜头? /?312 19.10? 结合室内与室外的空间? /?313 19.11? 进入室内? /?314 19.12? 从室外拍摄室内景? /?316 19.13? 透过窗户拍摄以结合室内与室外景? /?316 19.14? 剪辑推轨镜头? /?317 19.15? 运动镜头和摄影角度? /?318 19.16? 观众位置和运动的摄影机? /?318 第二十章? 推轨镜头的调度? /?321 20.1? 移动摄影机和机动的调度? /?321 20.2? 以控制摄影机路径取代控制人物路径? /?328 20.3? 环绕一个障碍的推轨镜头? /?330 20.4? 在镜头中改变主体? /?332 20.5? 连接多重故事元素的推轨镜头与调度? /?334 20.6? 主观的与修饰过的主观推轨镜头? /?336 20.7? 打破模式? /?337 第二十一章? 转场? /?353 21.1? 剪切? /?353 21.2? 叠化? /?354 21.3? 聚焦—失焦? /?354 21.4? 匹配镜头? /?354 21.5? 划变? /?355 21.6? 动作划变? /?355 21.7? 变形? /?356 21.8? 淡接? /?357 21.9? 淡入(渐显)—淡出(渐隐)—颜色? /?358 21.10? 停格画面? /?358 21.11? 蒙太奇? /?358 21.12? 分割画面效果? /?359 第二十二章? 画幅制式? /?361 22.1? 景框? /?361 22.2? 电影制式的简史? /?361 22.3? 数字采集? /?363 22.4? 数字放映? /?363 22.5? 立体观影? /?364 第二十三章? 导演的一天? /?367 第二十四章? 快速上手? /?371 基础镜头设置? /?372 边走边聊? /?373 换姿势? /?374 开放式? /?375 停顿和变换的契机? /?376 与演员共事? /?378 第二十五章? 告别的镜头? /?379 附录? 摄影角度效果图? /?381 投射工具? /?382 准备? /?382 开始投射? /?387 反向投射? /?402 摄影角度? /?408 重要词汇? 410 延伸阅读? 417 出版后记? 420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