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日间的思想(以东亚同时代史为视角)

中日间的思想(以东亚同时代史为视角)

  • 字数: 352
  • 出版社: 三联书店
  • 作者: 赵京华
  • 商品条码: 978710806441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96
  • 出版年份: 2019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构筑思想、文学上的中日同时代史。上 编以日本与亚洲-中国的相互关联为主要议题,下编则 以中国与亚洲-日本的彼此互动为讨论对象。这样的结 构安排,目的在于努力实现中日间你来我往的“思想 连锁”。 书中的“亚洲”,既是作为思想传播媒介的实体 空间,也是方法论视角上的想象空间。正如我们不能 在一国内部讨论近代历史一样,中日间的思想、文学 也需要在广阔的亚洲空间下叙述。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西方现代化理论出现以来,中 国学界受其影响形成了从西方或日本的“冲击”下来 思考20世纪中国问题的思维定势。中日同时代史的构 筑,则是要改变这种状况,还原20世纪东亚思想、文 学的历史原生态。
作者简介
赵京华,1957年生,吉林人。1987年毕业干吉林大学(文学硕士),1997年毕业于日本一桥大学(社会学博士),现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2004年起在日本琦玉大学,爱知大学东京大学担任客座研究员,主要从事中日近现代文学比较、战后日本思想史研究。著有《日本后现代与知识左翼》(2007)、《周氏兄弟与日本》(2011)等。译著有《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文学复古与文学革命》、《跨越性批判——康德与马克思》、《世界史的构造》、《人歌人哭大旗前》等。另主编有中文版《柄谷行人文集》(全6卷)。
目录
代序 世界政治秩序的重组与东亚现代性问题 引言 (一)世界政治秩序的重组与日本现代性的叙述 (二)“近代的超克”座谈会的主要议题 (三)战后日本有关“近代的超克”论的解读史 (四)日本“脱亚入欧”的国家战略与东亚现代性问题 (五)东亚的未来在于走出“脱亚入欧”模式 (六)简短的结论 上编 日本与亚洲-中国 一 福泽谕吉“文明论”的等级结构及其源流 (一)问题的所在及其观察视角 (二)欧洲中心文化传播主义与福泽谕吉的文明论 (三)《文明论概略》在战后日本的解读史 (四)《文明论概略》在中国的传播 (五)全球史视角与对文明等级论的批判 二 近代日本有关“中国”和“东洋”的知识生产 (一)近代日本有关“中国”的知识生产与橘朴的位置 (二)橘朴研究中国的理路和方法论特征 (三)核心概念:通俗道教、官僚阶级统治与乡村自治体论 (四)橘朴的王道自治论与东洋共同社会论 (五)简短的结语 三 社会革命与亚洲改造的大视野 (一)如何解读尾崎秀实的中国论述 (二)社会革命与亚洲社会主义大视野 (三)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在于社会解放 (四)对国民政府的观察与敏锐的战况跟踪剖析 (五)综合动态的中国社会论——《现代支那论》 (六)“东亚协同体”论辩与帝国主义批判 (七)中日“农业革命”并行论与国际主义理念 (八)尾崎秀实中国论的历史地位及其遗产的价值 四 战后日本的中国革命及鲁迅论述 上篇 作为“同时代史”的中国革命 下篇 活在日本的鲁迅 五 在东西两洋之问重述“亚洲-中国” (一)如何认识近代日本的中国学 (二)两个七十年:从东洋学到中国学的历史转变 (三)在东西两洋间定义“亚洲”、重述“中国” (四)另一种世界、亚洲视野下的中国论述 (五)简短的结语 六 另一时代语境下的日本亚洲主义 (一)冷战体制、《旧金山和约》与日本战后的吉田茂外交路线 (二)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日本对东南亚的“赔偿/经援外交” (三)20世纪70年代:日本对东亚的关系正常化与“贷款外交” (四)战后日本:对苏联外交的曲折与东北亚问题 (五)20世纪80年代:日本“文化外交”的可能性 (六)简短的结论 下编 中国与亚洲-日本 七 “亚洲主义”思潮在中国的消退及其后果 (一)19世纪区域主义的潮流与日本的亚洲主义 (二)晚清至“一战”前中国人的亚洲意识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