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历史与构境--从哲学解释学走向出场学之路

历史与构境--从哲学解释学走向出场学之路

  • 字数: 270
  • 出版社: 人民
  • 作者: 魏强
  • 商品条码: 978701019574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4
  • 出版年份: 2019
  • 印次: 1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伽达默尔是当代西方哲学解释学理论最著名的代 表人物之一,本书是对其哲学解释学“历史观”的总 体考察和批判。伽达默尔在解释者与理解对象之相互 理解关系中将“历史”提升为“效果历史”,即认为 解释者隶属于“历史”,并在很大程度上凭借其“效 果”影响着解释者的当下视域。但是,历史绝不是一 种现成的并直接决定当代解释者视域的在场形而上学 ,而是由多元主体的出场者交往实践的历史构境。因 此,在出场学看来,思想或文本是对一定的交往实践 活动和在此基础上构境的历史语境在精神形态上的反 映,是历史语境的意识形态化。基于此,以交往实践 为核心建制,以出场语境、出场路径与出场形态之间 的内在关联来考察对文本理解的出场学视域就必然超 越解释学而成为文本理解的新范式。
目录
序 导论 伽达默尔与解释学 第一节 谁是伽达默尔 一、布雷斯劳少年 二、马堡求学 三、与海德格尔相遇 四、教授生涯 五、人生巅峰 第二节 何谓解释学 一、词源学意义 二、作为四向度合一的解释学 三、解释学性质规定的逻辑演变 第一章 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的“历史观” 第一节 生成与解构:解释学历史发展的演进逻辑 一、历史与方法:客体论解释学时期 二、历史与存在:主体论解释学时期 三、历史与多极主体:主体际解释学时期 第二节 基础与效果:历史在哲学解释学中的功能 一、艺术:一种时间性的存在 二、前见:个人存在的历史实在 三、理解:历史意识的筹划 四、语言:作为世界的经验 第二章 历史:作为客体的在场 第一节 审美经验:与观赏者的“脱离 一、审美与经验:对康德美学之主观化倾向的批判与超越 二、传统与理解:对艺术经验之解释学意义的夸大与偏离 第二节 效果历史:单一文化交往场 一、视域与历史:现存在场的形而上学 二、反思与批判:哲学解释学缺失的向度 第三节 对话语言:理想的乌托邦 一、对话辩证法:理解经验的普遍性 二、理想乌托邦:语言中心的抽象性 第三章 历史:作为构境之存在 第一节 历史场域:理解发生的历史地平线 一、思辨形而上学的在场观(一):以施莱尔马赫为代表 二、思辨形而上学的在场观(二):以狄尔泰为代表 三、现象学转向 第二节 交往实践:历史场域的实践论基础 一、交往实践:三重结构 二、中介客体:意义结构 三、交往实践辩证法:历史与未来 第三节 思想出场:历史语境的意识形态化 一、思想出场的逻辑 二、交往实践与审美 三、交往实践与语言 第四章 从解释学走向出场学 第一节 出场学:概念、原则与特征 一、反思、自觉与建构:出场学范式的历史生成 二、使命、自识与本性:出场学范式的逻辑必然 三、历史、路径与形态:出场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