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影与文(李道新影视文化批评集培文电影)

影与文(李道新影视文化批评集培文电影)

  • 字数: 380
  • 出版社: 北京大学
  • 作者: 李道新
  • 商品条码: 978730130473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11
  • 出版年份: 2019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影与文:李道新影视文化批评集》是北大教授 、电影学者李道新的第一本影视文化批评集。收录了 他近年来撰写的除了学术论文以外的各种影视评论、 讲座文稿、书评序跋、报刊文字等。这些文字有散有 聚、或短或长,大多率性而为、不拘一格。
作者简介
李道新,1966年9月出生于湖北石首。1988年毕业于湖北师范学院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电影系,获电影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大陆首届电影学博士学位获得者。现任教于北京大学艺术学系,主要从事中国电影史研究和教学。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有:《建筑中国电影批评史》、《中国当代电影现实主义五十年》、《中国早期电影里的都市形象及其文化含义》、《电影理论与电影史视野里的中国电影批评》、《中国电影史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前景》等;出版的主要学术著作有:《波德莱尔是怎样读书写作的》(长江文艺出版社,1998)、《中国电影史:1937—1945》、(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中国电影批评史》《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影视批评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目录
影视批评 《孤儿救祖记》:“孤儿”救电影 《神女》:旧上海残酷之写真 《压岁钱》:温暖而悲怆的人间关怀 《万家灯火》:无限悲悯与人伦至情 《刘三姐》:革命年代的声色之娱 《阿诗玛》:游走在文化禁锢的边缘 《街头巷尾》:归家念想与道统坚守 《巴山夜雨》:意境与抒情 《童年往事》:为生而死与向死而生 《双旗镇刀客》:另类的武侠经典 《东陵大盗》:早产的印第安纳·琼斯 《顽主》:沉痛的调侃与无因的反叛 《红樱桃》:一座影院与一部影片 《玻璃是透明的》:历史·文化与个体.尘世 《说话算话》:电视电影新空间 《跆拳道》:女性意识及其艰难浮现 《和你在一起》:心灵探询与价值重建 《寻枪》:物恋悲剧与生存幻象 《农民工》:阶层的寓言与电影的社会学 《东京审判》:民族意识与大众心理的契合 《投名状》:面向死亡的不忍与善良 《我叫刘跃进》:“作家”在“电影” 《两个人的房间》:两代人的怀旧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观众善待与善待观众 《大灌篮》:好看就行 《樱桃》:母爱原生态 《左右》:左右的空间与方向 《隐形的翅膀》:开掘体育片的新路径 《长江七号》:我们需要周星驰 《民歌大会》:歌中的家园 《我的兄弟叫顺溜》:独辟蹊径的英雄叙事 《买买提的2008》:民族梦想的表达方式 《鲜花》:风情叙事与文化生产 《锹里奏鸣曲》:民族电影的空间感与生态意识 《清水的故事》:面向本土的人文关怀 《叶问2》:肯定性的怀旧政治 《叶问3》:回家的叶问与中国化香港 《梅兰芳》:戏中人与影中人 《赤壁》:求求观众别笑场 《南京!南京!》:国族创痛,个体无法承担 《让子弹飞》:叙事的圈套与拆解的狂欢 《海角七号》:在地的美丽与忧伤 《功夫之王》:好莱坞的中国功夫1 《功夫熊猫》:好莱坞的中国功夫2 《阿凡达》:重新发现电影 《爱在廊桥》:文化感知与个性表达 《建国大业》:国庆献礼的主流大片 《辛亥革命》:中国电影的革命话语与主旋律电影的话语革命 《柳如是》:历史中的性与性别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