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自主创新VS技术引进(中国汽车产业技术进步评价)

自主创新VS技术引进(中国汽车产业技术进步评价)

  • 字数: 269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朱承亮
  • 商品条码: 978750976100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1
  • 出版年份: 2014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在发展汽车产业方面,似乎迟迟没有实现日 本和韩国汽车产业那样的技术赶超。中国“以市场换 技术”的引资思路以及合资模式究竟给中国内资汽车 企业技术进步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由朱承亮所著的《 自主创新VS技术引进(中国汽车产业技术进步评价)》 采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分别从分行业 和所有制视角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 进行了测度分析,阐述了在华内外资汽车企业的技术 差距。本书认为,目前技术引进和FDI技术溢出效应 是中国汽车产业技术进步的主要来源,而自主创新才 是提高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和国际分工地位的关键动力 ,因而,中国汽车产业升级的关键是要挖掘和培育内 部动力,而非依赖于技术引进和FDI技术溢出。
作者简介
朱承亮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效率与生产率分析、经济增长效率、创新经济学、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中国软科学》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国内外有关引进外资与自主创新的论述 第一节 自主研发与技术进步 第二节 国际技术扩散与技术进步 第三节 FDI技术溢出的实证研究方法 第四节 中国汽车产业FDI技术溢出文献述评 第三章 中国汽车产业技术进步路径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后发国家产业技术进步路径 第二节 后发国家汽车产业技术能力成长路径:基于企业成长阶段视角 第三节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阶段定位 第四节 中国汽车产业技术进步路径:从模仿学习到自主创新转变 第四章 中国汽车产业技术进步的测度研究 第一节 技术进步测度方法述评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变量说明 第三节 中国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分析 第四节 本章 小结 第五章 自主创新与汽车产业技术进步 第一节 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现状 第二节 中国汽车产业R&D产出弹性的估计 第三节 R&D、技术引进与生产率增长:基于汽车企业的实证检验 第四节 本章 小结 第六章 FDI技术溢出与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基于吸收能力视角 第一节 中国汽车产业FDI现状 第二节 FDI对中国整体汽车产业的影响:溢出效应抑或挤出效应 第三节 FDI对中国内资汽车企业的影响:溢出效应抑或挤出效应 第四节 FDI对中国内资汽车企业溢出渠道的实证检验 第五节 FDI技术溢出、吸收能力与内资汽车企业技术进步 第六节 本章 小结 第七章 中国汽车产业技术进步主要来源的甄别 第一节 模型构建 第二节 数据处理 第三节 实证分析 第四节 本章 小结 第八章 促进中国汽车产业技术进步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二节 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战略研究 第三节 中国汽车产业利用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对策建议 第九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