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近代中国--思想与外交(上下)/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近代中外关系史学科

近代中国--思想与外交(上下)/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近代中外关系史学科

  • 字数: 1084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栾景河//张俊义
  • 商品条码: 978750975460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950
  • 出版年份: 2013
  • 印次: 1
定价:¥1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历经“沉沦”与“抗 争”最终走向胜利的历史进程充分证明,近代中国与 世界的关系是中国从认识西方、学习西方到饱尝“船 坚炮利”的蹂躏,进而发展为兴办近代工业、接受科 学知识与政治观念,推进民族革命和社会革命的进程 ;是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争取社会发展,不断调适与 西方列强关系,迎来民族独立和国家振兴的伟大而艰 难的历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否认,外交思想、 外交理念的形成,对近代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往起到 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栾景河和张俊义主编的《近代中 国:思想与外交》文集,试图帮助我们回忆、思考并 感受这一复杂的历史进程。
目录
前言 上卷 宗藩与独立——壬午兵变的国际秩序原理论述 记忆中的宗藩关系——以跟日本亚细亚主义对应为主 光绪朝中朝关系研究 史料《华夷变态》与“华夷变态论”的展开——以《华夷变态》的研究史(1818~1945) 为中心 晚清时期条约关系观念的形成 嘉庆时期中俄中段边境防务体系及边境地方层面的交往——以嘉庆十年戈洛夫金使团访华前后 为中心的分析 1839年中英关于具结与交凶的交涉 赫德与中英滇案交涉再研究 宗方小太郎与近代中国——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藏宗方文书阅读札记 宫岛诚一郎与中国首届驻日使团交往关系的确立——兼论宫岛对朝鲜问题的参与 乙未割台后中日间台民国籍问题研究 近代中国和日本的“交错”与“分歧”——关于领事裁判权问题 日英俄法协商体制的成立与中美德合作构想 (1907~1909) 从弃民到国民:近代华侨身份的回归 (1904~1912) 浅析清华学校早期的英语教学 海牙公断之议与中国外交——以1909年间中日“东三省六案”和中葡 澳门勘界交涉为例 有关辛亥革命期间日本与沙皇俄国对华 政策的再讨论 北京政府时期学人的修约外交理念研究——以英文中外关系著作为中心 从巴拿马运河到中国大运河——民初中美技术合作的尝试 南方政府与巴黎和会——以代表问题为中心的探讨 “一战”华工招募与中英交涉(1916~1919) 下卷 广州政府对英外交探析(1917~1924) 1924年英国政府与广州当局合作进剿海盗研究 英国与1925年北京关税特别会议 “民族主义旗帜”下的多方政争:华盛顿会议期间的 国民外交运动 China Digest(《中国文摘》)与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海外 中共形象的构建 领海划界与捍卫海疆主权——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三海里令”成因论析 傅秉常外交活动及外交思想述论 民国时期广货出口与南洋市场 日军空袭锦州与国际社会反响再探讨 《华北防共协定》与1936年日本对华政策 “怨偶之仇”:中日战争时期的戴季陶 天津事件与中国人犯之管辖权问题 广田弘毅外相时期的日本对华政策再考——以就任初期的中日关税税率交涉为中心 蒋介石对日德意三国同盟的因应(下篇)——多边外交的展开及其结果 战时中日特殊关系下的外交畸形——关于汪伪驻日使领馆实态的考察 日本侵华战争时期的中国留日学生政策研究 中日战争期间在闽浙的“台湾华侨” 民族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的权衡与抉择——1945年中苏条约谈判中国民政府之因应 “二战”结束前后旅意华侨的救济与赔偿 宋美龄访美外交成功之背后:心身疾病与 蒋家政治 “琉球返还”中的美国因素与钓鱼岛问题 不确定的开端:内战末期中共对美政策再探讨 1949年中共革命视野下的国际法——以美国驻华使馆若干问题为中心 外交史研究的趋向——近十年来民国外交史研究综述(2002~201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