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商业中心区地下空间属性及城市设计方法/商业中心区地下空间利用丛书

商业中心区地下空间属性及城市设计方法/商业中心区地下空间利用丛书

  • 字数: 244
  • 出版社: 东南大学
  • 作者: 袁红|总主编:沈中伟
  • 商品条码: 978756418207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8
  • 出版年份: 2019
  • 印次: 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商业中心区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聚集区,地下 空间在人们的意识形态中常常是昏暗、消极、不安的 ,这极大的阻碍了地下空间的开发及利用。随着城市 化率的不断提高,城市地下空间规模化利用是优化城 市空间的重要手段,探讨商业中心区地下空间的立体 化、集约化城市设计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作者通过研 究城市地下空间功能演变及山地城市地下空间立体化 开发特性,推导出城市地下空间不但具有立体性、系 统性、区位性、经济性、权属性等城市属性,由于其 产生是地形、建筑、城市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还具 有紧凑性及立体性。基于紧凑理论的TOD模式及重庆商 业中心区发展演变分析本文提出商业中心区地下空间 利用应以轨道交通为“发展轴”进行区域间的连接, 以轨道站点为“发展源”建立地下步行网络系统带动 地下商业发展,在垂直方向上与城市公共空间、娱乐 、商业、商务空间进行多功能复合。通过平原城市与 山地城市站点剖面对比分析可知,在具有地形高差的 情况下需要建立地下、空中立体步行系统,并与建筑 内部交通系统构成步行网络共同促进商业中心区聚集 发展。本文提出根据马斯诺心理需求层次理论,对地 下空间进行安全、尺度、环境、情感等方面的设计, 并与地面城市相对应进行“双层”城市意象的表达, 建立地下空间紧凑、高效、舒适的场所感。
目录
1 研究缘起及意义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范围及概况 1.3 基本概念诠释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1.5 研究的理论基础 1.6 研究意义 2 地下空间的城市属性及山城利用的特殊性 2.1 城市地下空间的城市属性 2.2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特性 2.3 山城地下空间开发的立体性 2.4 地下空间的城市认知性及场所感 2.5 小结:山城地下空间的城市性、立体性、认知性及意义 3 重庆商业中心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调查分析 3.1 适宜发展的地形、地质、水文条件 3.2 地下空间开发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3.3 地下商业空间开发初具规模、形态多样 3.4 地下交通空间设施不足、联通度差 3.5 地下空间利用特点及规律 3.6 小结:形态多样、系统性差、优势及劣势并存的现状 4 重庆商业中心区地下空间城市设计方法 4.1 山城商业中心区地下空间城市设计的目标及策略 4.2 TOD模式导向下“轴一源”式空间拓展 4.3 商业区内部紧凑发展 4.4 空间立体化设计 4.5 地下空间的安全设计 4.6 人性化设计及场所感的构建 4.7 “双层”城市意象的表达 4.8 小结:构建紧凑高效、人性化的城市地下空间场所 5 研究结论及展望 5.1 重庆城市商业中心区地下空间紧凑开发利用方法 5.2 山城地下空间的城市性、紧凑性认识观 5.3 山城地下空间紧凑高效、安全舒适的城市设计方法 5.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研究地下空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B.国内主要大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管理事项对照表 附表1 国内主要大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管理事项对照表 C.重庆商业中心区地下空间调查问卷 D.法规体系中涉及地下空间的相关内容 附表2 相关法规体系中涉及地下空间的相关内容 E.国内地下空间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详解 附表3 国内地下空间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详解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