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大都市边缘城镇化及跨城市生活群体研究/南京社科学术文库

大都市边缘城镇化及跨城市生活群体研究/南京社科学术文库

  • 字数: 258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张新生|总主编:叶南客
  • 商品条码: 978752033642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4
  • 出版年份: 2018
  • 印次: 1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从社会空间、个体行为、社会文化等理论视 角出发,从宏观上探究导致大城市边缘城镇化的经济 、技术、制度、文化等因素,从微观上剖析跨城市生 活群体形成的微观逻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大城 市边缘城镇化带来的空间演变和社会关系网络变迁, 并提出促进大都市人口梯度化有序流动、防范“郊区 化蔓延”等潜在危机的应对思路。
目录
第一章 同城化时代的双城记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 大都市边缘城镇化与跨城市生活是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缩影和研究窗口 二 东西方跨城市生活群体既有共性又存在巨大的国情差异 三 跨城市生活的钟摆族正在成为分布广泛、规模急剧壮大的新兴流动群体 第二节 问题分析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 学术意义:延伸城市社会学研究中对跨城市细分领域的探索 二 社会意义:首次对新兴亚文化群体“钟摆族”进行系统性研究 三 现实意义:为大都市边缘的城镇化和社会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回顾 第一节 社会空间的理论视角 一 空间生产理论与大都市边缘的价值认知 二 职住平衡理论与中西方职住分离比较 三 流动空间理论与城市边界的再定义 四 社会生态学理论与城乡空间的侵入与接替 五 区域一体化理论与跨区域空间整合 第二节 个体行为的理论视角 一 社会行为理论与个体出行行为 二 参照群体理论与个体决策行为 三 同质性理论与个体社会交往行为 四 劳动力迁移理论与流动人口迁移行为 第三节 社会文化的理论视角 一 社会认同理论与社会身份类型化 二 社会排斥理论与城市边缘的社会区隔 三 边际人理论与跨界钟摆族的双重边缘性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设计 第一节 研究对象与区域 一 钟摆族群体的解构与类型化分析 二 研究对象的界定与特征描述 三 研究地域及研究对象的选择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 深度访谈法 二 参与观察法 三 文献研究法 四 空间分析法 第三节 研究框架及研究过程 第四章 大城市边缘城镇化与跨城市生活群体的产生 第一节 城市化和区域一体化:同城化与钟摆族崛起的时空耦合 一 制度性开放与人口流动常态化 二 同城化肇起与跨城市生活初现 三 跨界钟摆族崛起与文化迟滞现象 第二节 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影响:网络社会生活方式的嬗变 一 交通方式的变革与跨城市物理通道的连通 二 信息技术的进步与社会心理距离的弥合 三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虚拟化生活的实现 第三节 政府引导的城市增长联盟:制度性投入与多主体参与 一 大都市病的产生与同城化的制度性投入 二 地方思维下的地域竞争与博弈 三 多主体介入与城市空间增长联盟的形成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