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移民跨国实践中的社会地位补偿(基于华南侨乡三个华人移民群体的比较研究)/中山大学国

移民跨国实践中的社会地位补偿(基于华南侨乡三个华人移民群体的比较研究)/中山大学国

  • 字数: 365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黎相宜|总主编:袁丁
  • 商品条码: 978752033834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84
  • 出版年份: 2019
  • 印次: 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在与以往国际移民及跨国主义理论对话的基 础上,运用跨国多点民族志的方法,将华人移民的跨 国实践纳入“社会地位补偿”的分析框架中来理解。 移民的跨国实践不仅与个人出国前后的社会经济地位 有关,还与祖籍国和移居国在世界体系中的位置以及 群体在移居地的社会境遇有着密切关系,并同时受到 侨乡地方政府、地方社会以及海外离散社会等中观因 素的影响。在当代相对变动的世界体系之下,遵循不 同迁移路径、来自不同祖籍地及流向不同移居地的华 人移民试图通过丰富多元的跨国实践来重构社会身份 与协商所属社会阶层,并以此来抵抗现有世界体系给 个体所带来的原子化与边缘感。
作者简介
黎相宜,博士,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东南亚研究中心、消费与发展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国际移民研究,华侨华人研究,新加坡国别研究。在International Migration Review、《社会学研究》、《民族研究》、《华侨华人历史研究》、《开放时代》、《东南亚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20多篇。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跨国主义模式的兴起 第二节 国际移民研究的新视角:回顾与反思 一 分析视角:民族国家还是跨国主义? 二 流动性质:物理空间迁移还是社会文化跨界? 三 移民主体:跨国实践中的社会地位与阶层流动 第三节 社会地位补偿机制:概念与理论 第四节 跨国多点民族志:资料与方法 第五节 文本叙述:结构与风格 第二章 世界体系变动之下的移民实践与跨国通道 第一节 世界体系扩张、移民潮开启与跨国通道形成 第二节 两极对峙、移民潮回落与跨国通道萎缩 第三节 世界一体化、移民潮重启及跨国通道恢复 第三章 从“捱世界”到“叹世界”:坎镇移民的传统道义型跨国实践“金山伯” 第一节 社会地位补偿需求的形成 一 “捱世界”:社会阶级脱位 二 “叹世界”:跨国阶级向上流动 三 社会地位落差的形成与廉价的社会地位补偿成本 第二节 持续的社会地位补偿供给 一 “谦卑”的坎镇地方政府 二 低密度网络的坎镇地方社会 三 弱控制的海外离散社会 第三节 传统道义、声誉补偿与社区福利实践 一 “馈赠—补偿”的道义传统 二 “凉亭事件”:道义关系的断裂 三 改换门庭:重建道义关系 第四章 从“偷渡者”到“美国客”:官镇移民的多元交换型跨国实践 第一节 社会地位补偿需求的高涨 一 “黑着”:社会阶级失位 二 成为“美国客”:跨国越级向上流动 三 社会地位落差的扩大与低廉的社会地位补偿成本 第二节 积极的社会地位补偿供给 一 矛盾的官镇地方政府 二 高密度网络的官镇地方社会 三 强控制的海外离散社会 第三节 互惠交换、复合补偿与多元跨国实践 一 声誉补偿与地位竞赛 二 利益交换与经济互惠 三 政治利益共同体的形成 第五章 从“过番”到同化:文镇移民的衰落型跨国实践 第一节 社会地位补偿需求的下降 一 从“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社会阶级复位 二 “变穷”的“南洋客”:跨国阶级向下流动 三 社会地位落差的缩小与“昂贵”的社会地位补偿成本 第二节 弱化的社会地位补偿供给 一 “不缺钱”的文镇地方政府 二 松散的文镇地方社会 三 原子化的海外离散社会 第三节 关系弱化、低度补偿与跨国实践衰落 一 传统道义的没落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