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郑榕戏剧表演创作谈(实践斯氏体系的成果与经验)

郑榕戏剧表演创作谈(实践斯氏体系的成果与经验)

  • 字数: 150
  • 出版社: 中国戏剧
  • 作者: 郑榕
  • 商品条码: 978710404770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88
  • 出版年份: 2019
  • 印次: 1
定价:¥6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我国著名表演艺术家郑榕,自投身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以后在焦菊隐先生指导下创作了众多鲜明的舞台艺术形象,是斯氏体原理的学习者和实践者。他的创作经验总结有利于我们从演员创作的角度,认识斯氏体系的创作指导价值与表演训练价值。作者曾发表过一系列文章都是对那顿生活的记录,创作经验的总结和有关戏剧创作的思索。本书将文刊集结成书,希望对今后的表演艺术创作有一定的学习作用。
作者简介
郑榕,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话剧表演艺术家,1953年通过《龙须沟》中赵大爷一角的创造,奠定了他的现实主义创作道路。1986年《西游记》饰太上老君,曾参演过《雷雨》《长征》《茶馆》《智取威虎山》《武则天》等
目录
序(马欣) 新的起步 老舍和《龙须沟》 叶茂·根深 我演周朴园 我演常四爷 曹禺作品中的人性光辉 演员与形象 灯火阑珊处——我创造人物走过的路 试金·点金 话剧百年的反思 杉村春子与《茶馆》 众里寻他千百度——人性,真情 向朱琳大姐学习什么 脚踏实地的探索者——忆焦菊隐先生 焦菊隐的形象思维 焦菊隐的唯物辩证法 焦菊隐的导演艺术 外来戏剧风格的本土化与民族化——从焦菊隐的导演风格看人艺风格 话剧表演的民族化试验之路——纪念焦菊隐先生100周年诞辰 “心中有戏”:张火丁对话剧艺术的启发 三问曹禺院长 北京人艺:昨日——今日——明日 形体动作方法和民族化 新时期上海话剧走过的道路 斯坦尼过时了吗?——再读《漫谈美国方法派》 演员与舞台上的那一瞬间 重新发现生活之中被唤起的审美理想 演剧与认路 我对中国话剧的自信从哪里来?——纪念中国话剧110周年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