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金融科技时代的地方金融监管/新金融书系

金融科技时代的地方金融监管/新金融书系

  • 字数: 194
  • 出版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
  • 作者: 孙国峰
  • 商品条码: 978752200020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3
  • 出版年份: 2019
  • 印次: 1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作者简介
孙国峰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博士,研究员,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金融会计学会副会长,中国金融论坛创始成员兼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中国城市金融学会常务理事,2003—2004年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历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公开市场操作处副处长、外汇业务处处长、货币政策司副司长,从事创建银行间债券市场、启动公开市场操作、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货币政策工具创新、货币政策框架转型等工作。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货币政策、汇率政策、金融市场。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中央与地方关系及金融分权 二、金融监管权 三、地方金融监管 四、金融科技与监管科技 第三节 主要概念 一、地方金融监管 二、传统金融与非传统金融 三、金融科技与金融科技监管 第四节 研究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地方金融监管与金融科技监管的国际比较 第一节 地方金融监管的国际比较 一、美国——双元多头监管模式 二、英国——垂直监管模式 三、加拿大——平行监管模式 四、日本——集中单一监管模式 第二节 金融科技监管的国际比较 一、美国的金融科技监管 二、英国的金融科技监管 三、新加坡的金融科技监管 四、日本的金融科技监管 第三章 我国地方金融监管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 垂直监管时期的地方金融监管(1978—2003年) 一、时代背景 二、改革进程 三、地方金融监管制度安排 第二节 过渡时期的地方金融监管(2004—2012年) 一、时代背景 二、改革进程 三、地方金融监管制度安排 第三节 双层监管时期的地方金融监管(2013年至今) 一、时代背景 二、改革进程 三、地方金融监管制度安排 第四章 我国地方金融监管的制度缺陷与地方金融乱象 第一节 我国地方金融监管框架选择的经济学分析 一、约束失效与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二、委托代理视角下的双层监管模式 三、双层监管模式中的博弈 第二节 我国地方金融监管框架的制度缺陷与政府失灵 一、地方金融监管的制度安排 二、地方金融监管制度存在的缺陷与政府失灵 第三节 政府失灵所引发的地方金融乱象 一、主观政府失灵案例——2012年广东华鼎担保案 二、主观政府失灵案例——云南泛亚事件  三、客观政府失灵案例——“e租宝”事件 第五章 我国金融科技的发展与应用 第一节 金融科技的发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