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雪霁高松
Professor Ting Pang-Hsin: An Appreciation
大师的身影:我所认识的丁公
雪霁高松——丁邦新先生学述何大安
上古汉语
谈上古汉语“谓之”、“之谓”结构
论“艐”与“届”的语言关系
古文字字形结构保存的古代语法信息
上古汉语单音节双音节形态构词规则
The Original Function and Meaning of Qí 其 as Re.ected in the Language of Oracle-Bone Inscriptions
中古、近代汉语
唐诗中的“不论”和“无论”
《韵诠》五十韵头四事
音韵与人品
波斯文《脉诀》中的汉语音译
汉语音韵学史的几个基本问题
东晋南朝吴语的“铛”*ta.字和现代闽语的“鼎”*tia.字
唇音增音分化类型研究——轻唇十韵的特殊条件
语言接触与中古译经语法研究遇笑容
唐诗一字平上两读而义别问题补论
“来”和“去”小议
A Hybrid Question Form in the Zutangji 祖堂集
现代汉语
关于文白异读的再思考
中国的反切秘密语
“声”与“音”的近义辨析:词义与认知概念的关系
“一音一义”与汉字不废
三段式句内排比句的时长分析
汉语方言与少数民族语言相互关系例说
语法研究的新视角:语言信息结构
轻动词与现代汉语的新型使动结构和意动结构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汉语方言研究
So me Methodological Issu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Semantic Map Model to the Study of Chinese Language
Computational Modeling of Chinese Tones
下卷
北方话
中古入声字韵母和声调异读在北京话中的变迁——历史、现状及变化趋向和原因
广西三江县西南官话的元音格局
山东滕州的声调变异——边界方言的演化动因
甘沟话的状语从句标记“是”及其来源
泰兴方言侯尤韵的历史演变及归并类型
Waifs and Strays Brought Home: Edward H. Parker’s Early Hànkǒu Colloquialisms
吴语
崇明方言的声母h.和h
语言演变的观察与思考——从苏州话说起
吴语《山歌》用韵考
论上海话中的一个“回头音变”——兼论由语言接触激发的音变特点
宣州片吴语古并母字的演变及相关问题
闽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