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西学东渐与文学变革/汉语言文学中国特色研究丛书

西学东渐与文学变革/汉语言文学中国特色研究丛书

  • 字数: 234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王纯菲//周德波//张晓龙//彭静//苗壮|总主编:高楠//韩春虎
  • 商品条码: 978752014359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7
  • 出版年份: 2019
  • 印次: 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晚清近百年,实为中国千年未遇之变局。西风伴 铁血而来,传统随新物崩塌。两学东渐,肇自晚明, 于斯时为盛。华夏文明惶惑于异质文化冲突,社会现 代性被迫植入,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全方 位转型。而作为文化的重要构成,文学所受影响尤为 显著。中国文学由国族文学,渐进为世界文学之一部 ;亦由古典文章学,生发为现代白话文学。这是中国 文学发生质变的重要时刻。其间,文学观念的生成、 现代文体的孕育、新文类的实验、文学流派的蜂起、 性别文学的发展、国家意识的新变,无一不彰显着中 国文学现代化的可能。理解晚清的两学东渐与文学变 革,方可“瞻前顾后”,才会清晰地把握中国古典文 学的近代命运,才能理性地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所由 从来。
作者简介
王纯菲,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著有《中国文学跨世纪发展研究》、《叙述话语的艺术运筹》、《诗—生存体验的世界》、《火凤冰栖一中国文学女性主义伦理批评》、《中国性别理论与女性文学批评》等学术著作多部,主持和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及省部级项目多项。2010年获中国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理论评论奖),还曾获中国妇联颁发的女性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辽宁省社科优秀成果一、二等奖。
目录
第一章 “文学”观的会通与西方文学文体的植入 第一节 “文学”对译“literature”:东西文学观的会通 第二节 西方文本传播影响文学认知:现代文类观的生成 第二章 “科技论说辅教”与文学功能论的生成 第一节 “科技论说辅教”的文化宿因与异质同构的逻辑 第二节 “科技论说辅教”的历时结构与实践形态的嬗递 第三节 “科技论说辅教”的文化重估与意识形态的对立 第三章 清末民初西学东渐下的中国文学现代性变革 第一节 西风东渐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学之思 第二节 西学之潮中的文学主题题材新质 第三节 欧风冲沐下的文体语体之变 第四章 雏凤清声:清末民初学堂乐歌文学艺术的启蒙之音 第一节 学堂乐歌的兴起与发展轨迹 第二节 学堂乐歌文学艺术创作概观 第三节 古今东西的合璧之美 第四节 学堂乐歌文学的意义蕴涵与价值解析 第五章 袭古纳西:鸳鸯蝴蝶派小说的勃兴 第一节 “西风东渐”与鸳鸯蝴蝶派 第二节 “十里洋场”与鸳蝴派小说创作 第三节 民国时期的西方“想象”:鸳蝴派的译介活动 第四节 现代传媒与鸳蝴派的相互促发 第六章 西方叙事与鸳鸯蝴蝶派小说的文本创新 第一节 鸳蝴派创作的文学新质 第二节 鸳蝴派小说的叙事转型:《玉梨魂》与《茶花女》 第三节 文本创新与电影化:张恨水小说创作 第四节 类型更新与“西洋”笔法:鸳蝴派侦探小说创作 第七章 效西法、兴女学与清末民初女性文学的萌发 第一节 “兴女学”与冰栖千年的女性意识觉醒 第二节 中国现代意义女性诗文的傲然绽放 第三节 清末民初女性文学现代性书写的史学意义 第八章 “亚洲”在中国的书写与受容 第一节 “亚细亚”与中国中心论 第二节 两种书写范式下的“亚细亚” 第三节 两种书写范式的转变 第四节 游记书写、文学宣传与“亚洲”的受容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