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国家治理的历史经验(资治通鉴三十三讲)

国家治理的历史经验(资治通鉴三十三讲)

  • 字数: 346
  • 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作者: 罗英桓
  • 商品条码: 978751242904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7
  • 出版年份: 2019
  • 印次: 1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经验是宝贵的财富。享誉古 今中外、被称为“帝王的镜子”的《资治通鉴》蕴含 着极为丰富的国家治理经验。本书从礼治之道、德才 之道、用人之道、赏罚之道、吏治之道、施政之道、 决策之道、安民之道等三十三个方面解析了《资治通 鉴》中的国家治理经验,并附有《资治通鉴》所载成 功之君、中兴之君的案例,讲述了成功执政者、中兴 执政者治理国家之道以及特质,阐释了执政者应当具 备什么样的道、德、心。本书“有资于治道”,可为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作者简介
罗英桓,出生于1977年12月,法学学士、公共管理硕士,通过国家司法考试。业余时间潜心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读经史、诸子等典籍二十年。现供职于某省直机关。著有《中华文化大智慧(嘉言篇)》。
目录
引言 《资治通鉴》是最好的国家治理教科书 一、《资治通鉴》书名的含义 二、《资治通鉴》是史学巨擘司马光历时十九年修成的 三、《资治通鉴》的内容关乎国家兴衰、生民休戚 四、《资治通鉴》对国家治理具有重大参考价值 五、《资治通鉴》是一部福泽天下之书 六、《资治通鉴》的后世评价 第一讲 周威烈王承认三家分晋的教训——论礼治之道 一、周威烈王承认三家分晋 二、司马光对周威烈王承认三家分晋的看法 三、礼治名分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第二讲 智宣子重才轻德立智瑶——论德才之道 一、智宣子立智瑶为接班人 二、智瑶贪婪刚愎导致家破族灭 三、司马光评智瑶灭亡的“德才论” 第三讲 赵简子派尹铎治晋阳的方略——论保民之道 一、赵简子令尹铎保障百姓 二、国家治理中关于保障百姓的基本措施 三、保障百姓关乎国祚的长短 第四讲 魏文侯礼贤下士称雄中原——论礼贤之道 一、魏文侯礼贤下士 二、魏文侯礼贤下士的效果:称雄中原 三、礼贤下士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举措 第五讲 魏文侯问李克择相——论识人之道 一、魏文侯与李克关于择相的对话:识人五法 二、识人之难: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三、识人在国家治理中具有特殊的作用 第六讲 卫侯不任苟变为将——论用人之道 一、卫侯因两个鸡蛋弃将才不用 二、刘劭关于人之长短的分析 三、国家治理中需要注意的用人原则 第七讲 齐威王一封一烹而国家大治——论赏罚之道 一、齐威王封即墨大夫、烹阿大夫 二、赏罚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三、国家治理中如何实施赏罚 第八讲 秦孝公重赏求贤——论求贤之道 一、秦孝公颁布求贤令 二、历史上有名的求贤诏 三、国家治理的启示:重赏是求贤诚意的体现 第九讲 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而国富兵强——论变法之道 一、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二、商鞅变法的效果、历史意义及商鞅本人的结局 三、国家治理中如何推行变法 第十讲 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的经过——论立信之道 一、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 二、司马光对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的评论 三、信用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 第十一讲 韩昭王不因私请而废法度——论奉法之道 一、韩昭王拒绝申不害私请 二、名将赵奢的经典之论:奉法则国强、法削则国弱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