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陕北民歌的审美维度与文化价值研究

陕北民歌的审美维度与文化价值研究

  • 字数: 340
  • 出版社: 人民
  • 作者: 强东红
  • 商品条码: 978701019928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72
  • 出版年份: 2019
  • 印次: 1
定价:¥7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成果,主要从现代 美学理论和文化理论角度对陕北民歌的审美维度和文 化价值进行了研究,在现代化语境中探讨了这种中国 本土特有的经验形式的审美特色的具体所在,并具体 分析了陕北民歌的强大的文化功能和重要的文化价值 。在现代化语境下,将陕北民歌的歌词和音乐元素结 合起来,具体分析其独特的审美构成及其社会历史根 源,解答了“民歌的美究竟来自何处”这个理论难题 。作者指出,陕北民歌拥有一套零敲碎打、弹性灵活 的表达机制,这种“修补术”式的机制不仅使陕北民 歌具有一种神奇巧妙的美学魅力,而且保证其经验形 式可以随形赋物,脱离原历史语境而负载容纳新的日 常生活内容。本书在大量的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陕 北民歌进行了文本分析和个案研究,一定程度上加强 了理论与文艺实践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体现了文艺美 学研究的形而下转向的新理念。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爱情歌曲的审美特性 第一节 现象描述:诙谐风趣的男女情事 一、恋爱之始 二、恋爱生活 三、由怨到恨 第二节 理论阐释:仪式性的审美戏谑 一、虚拟之情 二、仪式化之情 三、超出平常的审美戏谑 第二章 普通民歌的审美特性 第一节 现象描述:血色丰润的民间审美经验 一、底层妇女的艰辛生活 二、无所归依的光棍人生 三、有滋有味的家庭生活 四、形形色色的职业生活 五、休闲文化的集中呈现 第二节 理论阐释:超出日常的审美经验 一、以审美形式表征的日常经验 二、超出日常的审美行为 三、身体性的审美经验 第三章 灵活机动的生产机制与民歌的神奇魅力 第一节 现象描述:音乐形式的程式化 一、同曲异词现象 二、曲调相似现象 三、旋律的程式化 第二节 现象描述:歌词形式的程式化 一、相貌描写程式化 二、比兴程式化 三、命名与美味描写程式化 第三节 理论阐释:修补术与神奇魅力 一、神话思维与修补术 二、修补术与口头文学的零件 三、零件的历史意味与神奇魅力 第四章 陕北民歌与审美意识形态 第一节 民歌文化与村落共同体 一、作为文化知识的载体 二、作为伦理道德的载体 第二节 民歌与文化“交融” 一、诙谐滑稽的表演 二、身体性之笑与再生 三、快乐的笑与审美“交融” 第三节 民歌与话语实践 一、意识形态与话语实践 二、从《三十里铺》到《凤英》 三、民歌与意识形态的修补术 第五章 陕北民歌的史学价值 第一节 陕北民歌与历史记忆 一、天灾人祸的真实反映 二、革命斗争的素朴书写 三、社会变迁的客观记录 第二节 民歌与历史之真 一、真实历史是否可能 二、身体:文化观念的根据与尺度 三、民歌:身体性经验的真实记录 第六章 陕北民歌与政治话语 第一节 民歌“脱域”与政治话语 一、由民间酸曲到抗日歌曲 二、由《移民歌》到《东方红》 三、政治话语与日常生活 第二节 文化治理与民歌资源 一、文化治理与自我治理 二、《米脂婆姨绥德汉》的启示 三、融入日常生活 第七章 陕北民歌与文化认同 第一节 陕北民歌与生态文明建设 一、民歌的现代传唱与黄土神韵 二、艾科式的回声与利他性文化 三、现代性焦虑与生态文明的寓言式表达 第二节 陕北民歌与全球化 一、民歌与现代社会 二、全球化与地域特色的民歌 三、中华文化与陕北民歌 第三节 陕北民歌的保护与发展 一、威尔士民歌的复兴 二、美国民歌的复兴与繁荣 三、融入当下的日常生活 参考文献 附录1 略论民歌的保护与发展 附录2 陕北民歌与现代性焦虑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