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饮用水安全保障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精)

饮用水安全保障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精)

  • 字数: 495
  •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
  • 作者: 邵益生//杨敏
  • 商品条码: 978711222703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4
  • 出版年份: 2019
  • 印次: 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十一五”和“十二五”前期水专项饮 用水安全保障主题的研究和应用示范成果,针对我国 典型区域水源污染和供水系统的特征,以保障龙头饮 用水稳定达标为目标,介绍了饮用水安全保障理论与 技术体系的研究进展,系统阐释了“从源头到龙头” 全流程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的框架和内涵。从水 源保护与修复、原水预处理和强化常规处理、深度处 理工艺优化调控、膜组合净水工艺、特殊污染物处理 和管网水质保持与调控等方面,介绍了饮用水安全保 障工程技术的新成果;从供水系统风险评估与监管、 突发性污染应急处置、水质监控预警等方面,介绍了 饮用水安全保障管理技术的新进展;从水质检测仪器 仪表、大型臭氧发生器、饮用水处理用超滤膜及一体 化净水设备等方面,介绍了饮用水安全保障材料与设 备产业化的新突破。通过介绍太湖流域、黄河下游地 区和珠江下游地区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集成与综合示 范,系统总结了这一阶段饮用水安全保障研究取得的 最新成果与实施成效,介绍了“十三五”任务布置和 预期成果。 本书可用作从事给水排水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等专业的研究人员、高等院校师生、研究生、企业技 术人员、部门管理人员等的教材和必备参考书。
目录
第一篇 总体框架与研发思路 第1章 研究背景与科技需求 1.1 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1.2 技术发展状况分析 1.3 国家战略与科技需求 第2章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2.1 总体框架设计 2.2 总体目标与阶段目标 2.3 体系框架与技术路线 2.4 总体布局与阶段任务 第二篇 饮用水安全保障工程技术 第3章 水源保护与修复技术 3.1 受污染河网型水源生态修复技术 3.2 引黄水源水质调控组合技术 3.3 潮汐河流水源地抑咸避咸优化调度技术 3.4 分散式水源地污染控制技术 3.5 含铁锰、氨氮浅层地下水源污染物控制技术 第4章 原水预处理和常规强化技术 4.1 氨氮污染原水高速曝气生物滤池预处理技术 4.2 高藻和高氨氮原水预氧化—曝气生物滤池预处理技术 4.3 高藻和低温低浊原水强化常规处理技术 4.4 冲击性污染原水强化处理技术 第5章 深度处理工艺优化调控技术 5.1 重污染原水两级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技术 5.2 向上流微膨胀床强化深度处理技术 5.3 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微型动物防控技术 5.4 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溴酸盐控制技术 5.5 氨氮和有机物污染原水炭砂滤池强化处理技术 5.6 寒冷地区臭氧与过氧化氢联用深度处理技术 第6章 膜法净水组合技术 6.1 高藻和低温低浊原水超滤膜处理工艺及安全运行技术 6.2 高藻原水臭氧活性炭—超滤深度处理工艺 6.3 季节性臭味原水炭滤—超滤短流程深度处理工艺 6.4 微污染原水粉末活性炭—膜深度处理组合工艺 6.5 基于膜处理的海岛饮用水保障集成技术 第7章 特殊污染物(砷、铁、锰、氟)水处理技术 7.1 跌水曝气—生物过滤法同步去除地下水铁、锰、氨氮 7.2 铁锰复合氧化物吸附除砷技术 7.3 硫酸铁改性活性氧化铝吸附除氟技术 第8章 供水管网水质维持与调控技术 8.1 低碱低硬原水的管网水质稳定性调控技术 8.2 针对水源切换的管网黄水预测、预防与控制技术 8.3 基于实时模型的大型城市供水管网运行调度技术 8.4 城市群协同供水及联合调度技术 8.5 山地城市供水系统优化设计和安全调控技术 8.6 供水系统防震设计和安全调控技术 8.7 城乡一体化的安全供水水质维持技术 第9章 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 9.1 太湖流域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 9.2 黄河下游地区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