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礼理双彰(朱熹礼学思想探微)/岳麓书院国学文库

礼理双彰(朱熹礼学思想探微)/岳麓书院国学文库

  • 字数: 360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作者: 殷慧|总主编:朱汉民
  • 商品条码: 978710113654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44
  • 出版年份: 2019
  • 印次: 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是成就斐然的礼 学大家。他一生议礼、考礼,对礼的本质、价值、结 构、功能进行了具有理学特色的阐述,对古代礼制也 悉心潜玩,博考深辨,其见解多为后代礼学家所称引 。朱熹礼学是其宏大的理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经学思想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宋元以降的中 国乃至整个东亚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殷慧著的《 礼理双彰(朱熹礼学思想探微)/岳麓书院国学文库》从 朱熹的三《礼》学思想入手,从学、理、用三个层面 对朱熹礼学进行了系统论述,将文本分析与思想、社 会、政治的互动结合起来,考察了朱熹礼学思想形成 的背景、内容及其特点。对困惑学界多年的朱熹晚年 思想转型、朱熹为何要编撰《仪礼经传通解》、朱熹 如何处理礼学与理学的关系等重要学术问题也作了进 一步的探索。
目录
岳麓书院国学文库总序·朱汉民 序 绪论 第一章 朱熹的时代环境与礼学倾向 第一节 社会背景与秩序重振 第二节 儒学复兴与礼下庶人 第三节 新学的影响和理学的振兴 第四节 朱熹人生中的礼 第二章 朱熹的《周礼》学思想 第一节 朱熹对《周礼》的态度 第二节 朱熹《周礼》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 对王安石新学的反思与批评 二 与南宋湖湘学、永嘉学在《周礼》学上的分歧 第三节 朱熹《周礼》学思想的实践基础 一 正经界的尝试 二 维持社仓的隐忧 第三章 朱熹的《仪礼》学思想 第一节 《家礼》真伪考辨的再思考 一 王懋竑论《家礼》——崇礼思想指导下的考证 二 从《祭仪》到《家礼》——内容上的适切性 三 祠堂与宗法——《家礼》的标志与内涵 第二节 《仪礼经传通解》的编撰及其在朱熹学术思想中的地位 一 《仪礼经传通解》的编撰缘由 二 《仪礼经传通解》的编撰过程 三 编撰《仪礼经传通解》的困难及其挑战 四 《仪礼经传通解》的编撰旨趣及其在朱熹学术思想中的地位 第四章 朱熹的《礼记》学思想 第一节 朱熹对《礼记》的态度 一 朱熹对《礼记》成书的看法 二 朱熹对《礼记》各篇关系的论述 三 朱熹关于《大学》《中庸》的研究 第二节 朱熹对礼义的讨论 一 秩序重建和内圣之道——朱熹论礼、理关系 二 礼的实现——求仁功夫与主敬涵养 三 礼义的获得与反思——朱熹的格物致知论 第五章 朱熹的祭祀思想与实践 第一节 祭之理的追索——朱熹的鬼神观与祭祀思想 一 本体论意义上的鬼神与祭祀 二 鬼神与气——对儒家祭祀理论的阐发 三 义理与礼制并举——儒家祭祀的重新振作 第二节 朱熹道统观的形成与释奠仪的开展 一 初步奠定道统观、整顿释奠仪(1147-1155) 二 道统说的建构——以周敦颐与二程为中心(1156-1178) 三 道统说遭质疑与释奠仪的振作(1179-1188) 四 确立道统说与申严释奠仪(1189-1194) 五 沧州精舍的祭祀——统一道统与释奠(1194-1200) 第三节 学术与政治纠结中的朱熹祧庙之议 一 制度与义理——与永嘉学派的礼学之争 二 私欲和学术局限——对赵汝愚的批评 三 礼学理学化——特色及其不足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