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技能形成的社会建构(中国工厂师徒制变迁历程的社会学分析)/南开社会学丛书/新社会学文丛

技能形成的社会建构(中国工厂师徒制变迁历程的社会学分析)/南开社会学丛书/新社会学文丛

  • 字数: 396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王星
  • 商品条码: 9787509764381
  • 版次: 1
  • 开本: 20开
  • 页数: 447
  • 出版年份: 2014
  • 印次: 1
定价:¥7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技能形成制度被公认为是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 引擎之一,对“国家增长绩效具有绝对的核心作 用”。但与经济学家关注其经济后果不同的是,社 会学家们更关注技能形成方式所带来的社会后果, 比如其对劳工社会融入、社会阶层流动的作用等。 对处于巨变中的中国而言,这两个议题被浓缩到了 一起,基于低技能、低成本的经济发展方式与社会 平等之问的矛盾日益尖锐。 在中国的社会传统中,师徒制这种技能形成制 度具有复杂的制度属性。它既是一种谋生技能培训 手段,也是一种劳动用工机制;既是一种职业身份 形成方式,也是一种社会阶层流动机制。它具有市 场性和社会性双重制度属性,而且这两种制度属性 之间存在张力,并对师徒制变迁产生影响。 王星副教授撰写的《技能形成的社会建构——中 国工厂师徒制变迁历程的社会学分析》选择中国工厂 师徒制作为研究对象,探讨 了如下两个问题:第一,对中国工厂师徒制的变迁 过程进行分析,寻求师徒制技能有效传承的制度基 础,同时解释师徒制陷入危机的原因;第二,揭示 围绕师徒制变迁产生的行动政治图式,挖掘形塑制 度变迁轨迹的动力机制,并对制度变迁理论以及技 能形成与社会保护的关系进行理论思考。
作者简介
王星,1979年生于江苏省连云港市,现为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副教授,南开大学一香港中文大学社会政策联合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政策理论、社会治理以及经济社会学等。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第三层次入选者,主持和参与国际合作和国内科研项目13项,在《社会学研究》《社会》等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翻译学术著作《解析社会福利运动》(独立译者),《制度是如何演化的——德国、英国、美国和日本的技能政治经济学》(独立译者),《经济社会学》(第二译者)。研究成果曾获第十二届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天津市政府优秀决策咨询报告奖,三次获得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二等奖。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的经济社会背景 第二节 研究问题 第三节 研究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第二章 研究内容结构与研究方法 第一节研究内容结构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章 文献回溯及理论框架建构 第一节 劳动政治与技能形成 第二节 技能形成类型差异的制度分析 第三节 师徒制与西方技能形成理论的中国化 第四章 从谋生到谋利:清末民初行会师徒制的工业化转型 第一节 匠籍制度下的技能形成:前近代师徒制素描 第二节 从社会身份走向职业身份:清代前期的师徒制演化 第三节 清末民初传统行会师徒制的工业化转型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国家干预与行业自治间的均衡:1930年代师徒制现代化改造 第一节 师徒制现代化改造的起点:国家干预方式之演化 第二节 国家对师徒制现代化改造的路径选择 第三节 师徒制现代化改造中的行动者——政府、工厂与劳工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单位制与技能形成:师徒制社会主义改造及其后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作为“制度包”的单位体制 第二节 单位制铺垫过程中的师徒制多元面向 第三节 重造工人的团结:师徒制社会主义改造前奏 第四节 师徒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与技能形成控制:国家化与去市场化 第五节 单位制成型后的师徒制演化轨迹:跃进、多元及调适 第七章 从单位体制走向市场体制:国企改制进程中的师徒制变迁 第一节 国家任务中心转移背景下的师徒制进展 第二节 国家统配转向市场招聘:用工政策变革与师徒制替代危机 第三节 市场化进程中师徒制技能形成危机 第四节 小结 第八章 社会建构与制度变迁 第一节 技能形成的社会建构 第二节 制度中的历史:制度变迁再思 第三节 未尽的思考:经济发展与社会保护如何协调?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