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辽宁工业经济史

辽宁工业经济史

  • 字数: 946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鲍振东//李向平//王宝民//张洪军
  • 商品条码: 978750975062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866
  • 出版年份: 2014
  • 印次: 1
定价:¥2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作者简介
李向平,1950年12月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1977年毕业于辽宁大学。从1980年至今一直在辽宁社会科学院从事区域经济理论和区域经济问题研究,重点研究中国老工业基地振兴问题。曾先后担任辽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院党组成员、研究员。两次被评为辽宁省优秀专家,评为省青年科技拔尖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先后兼任全国区域经济学会理事,辽宁省财政学会副会长,辽宁省委、省政府咨询委员,国家发改委“十一五”东北规划编写专家组成员,辽宁省发改委“十一五”规划编委会副主任。30余年来在国家和省级刊物公开发表和被省级以上决策部门采用研究成果200余篇(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和国家规划研究课题“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问题及其对策”、“‘十一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阶段目标和主要政策”等八项,与国外学者共同主持完成国际合作课题“东北亚经济合作与展望”等四项,主持辽宁省委、省政府和省科委课题“组建辽宁支柱产业七大集团综合方案研究”、“辽宁省‘十一五’规划战略总体思路研究”等50余项。其中,《辽宁省“十一五”规划战略总体思路研究》等20余项成果获省部级1—2等政府奖。 鲍振东,男,辽宁省朝阳市人,辽宁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辽宁省人大常委、中共辽宁省委和辽宁省政府咨询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社会主义。主要研究成果有:《一个实践者的理性思考》、《执政能力探索与实践》、《怎样解决“三农”问题》、《必须高度重视民生问题》、《构建和谐辽宁研究》、《2006年:中国东北地区发展报告》、《重在求真务实》、《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建设高素质的哲学社会科学队伍》等。
目录
绪论 第一篇 封建社会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演变过程中初兴的辽宁工业(1840~1931年) 第一章 辽宁近现代工业发展的区域环境与手工业基础   第一节 区域环境和行政历史沿革   第二节 远古至隋唐时期辽宁手工业的发展   第三节 辽金至清前期辽宁的手工业 第二章 辽宁近代工业的发端   第一节 辽宁近现代矿冶产业的出现   第二节 轻工业的早期发展   第三节 营口开港及辽宁最初的进出口贸易   第四节 辽宁工业发端与外国资本进入 第三章 辽宁民族工业的兴起   第一节 辽宁近代官办矿业的兴起   第二节 率先发展的轻纺工业   第三节 机械与军工产业的初步发展   第四节 工人队伍的形成与生产环境   小结 第二篇 工业化初期畸形发展的工业经济(1932~1949年) 第四章 日本军国主义统治下重化工业“超前”发展   第一节 日本军国主义对辽宁工业企业的掠夺   第二节 设立经济统制决策机构推行经济统制体制   第三节 建立特殊会社体制管理工业   第四节 “满铁”对东北经济的操纵   小结 第五章 殖民地工业经济体制与畸形工业结构   第一节 第一次《满洲产业开发五年计划》及其实质   第二节 进一步加强军国主义的经济统制   第三节 民族轻工业的凋敝与日资垄断的形成   第四节 “满洲重工业株式会社”的成立及其使命   第五节 劳动统制进一步加强与工人的反抗斗争   小结 第六章 全面经济统制下的疯狂掠夺与殖民工业经济崩溃   第一节 第二次《满洲产业开发五年计划》和实施《战时紧急经济方策要纲》   第二节 对能源和基础原料的空前掠夺   第三节 机械工业军工化 第七章 苏军的强拆与国共两党战争形势下的辽宁工业   第一节 苏军对东北日资工矿业的拆迁   第二节 国民党接收后的辽宁工业   第三节 解放区经济恢复   小结 第三篇 辽宁工业化的大发展与波折(1949~1977年) 第八章 “三年恢复”时期的辽宁工业经济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纲领   第二节 辽宁工业经济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第三节 辽宁工业的恢复与国营经济的建立   第四节 私营工业和个体手工业生产的恢复与改造   第五节 恢复时期辽宁工业的建设与发展   第六节 对恢复时期辽宁工业发展建设的几点认识 第九章 “过渡”时期辽宁工业的改造及发展   第一节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第二节 对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业的改造   第三节 “一五”计划与高度集中的工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形成   第四节 “一五”计划时期辽宁工业建设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第五节 老工业基地形成时期的辽宁工业结构特征   第六节 “一五”时期辽宁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十章 “大跃进”时期的辽宁工业经济   第一节 工业生产建设的“大跃进”指导思想   第二节 辽宁工业生产建设的“大跃进”   第三节 工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首次探索   第四节 以“鞍钢宪法”为标志的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   第五节 工业生产建设成就与“大跃进”的教训 第十一章 调整时期的辽宁工业经济   第一节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提出的背景   第二节 辽宁工业在调整中的总体发展情况   第三节 辽宁工业重点行业的调整   第四节 调整时期工业管理体制和企业管理方式的变化   第五节 调整时期辽宁工业经济结构的变化   第六节 调整时期辽宁工业发展成就与经验 第十二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辽宁工业   第一节 辽宁“三五”“四五”时期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第二节 辽宁工业发展过程与结构变化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辽宁主要工业行业的发展   第四节 辽宁工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再探索   第五节 “文化大革命”期间辽宁工业发展的成就与问题 第四篇 老工业基地在改革开放和结构调整中走向振兴(1978~2010年) 第十三章 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试行以“放权让利”为特征的工业体制改革   第一节 中共辽宁省委第五次代表大会与经济发展战略转变   第二节 辽宁工业生产的恢复与调整   第三节 以扩大国有企业自主权为特征的工业经济体制改革   第四节 工业生产建设的主要成就和经验 第十四章 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启动与“东北现象”显现   第一节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确立市场取向改革目标   第二节 辽宁启动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制订第七个五年计划   第三节 1985~1991年辽宁工业经济运行与发展态势   第四节 辽宁工业经济体制改革   第五节 工业经济效益下滑与“东北现象”显现   第六节 1985~1991年工业经济发展总体评价 第十五章 双轨制条件下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反衰退抗争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与双轨制阶段的发展方针   第二节 “八五”至“九五”期间辽宁工业经济的发展   第三节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开展国企“三年改革脱困”   第四节 非国有工业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小结 第十六章 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辽宁工业经济初步振兴   第一节 辽宁工业发展的背景及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提出   第二节 2002~2010年工业经济运行状况及特点   第三节 经济体制改革与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第四节 辽宁工业经济结构概况   第五节 经济结构调整中国有及非国有工业的发展   小结 第十七章 辽宁老工业基地由衰退步入初步振兴的历程   第一节 1978年迄今辽宁工业经济运行态势   第二节 辽宁工业经济部门结构的演进与调整   第三节 工业企业组织结构(企业市场结构)   第四节 企业技术结构   第五节 工业经济的所有制结构   第六节 30年来辽宁工业布局结构及其变化   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