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创新驱动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产业链视角

创新驱动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产业链视角

  • 字数: 609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张贵
  • 商品条码: 978750976428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45
  • 出版年份: 2014
  • 印次: 1
定价:¥1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内忧”压力不减、“外患 ”干扰频繁,内在矛盾日益显性化,转变经济增长方 式艰难而缓慢;实施“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和加快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在必行,且任重道远。我们必须 紧紧抓住当前科技创新的重要历史机遇,机不可失, 时不再来。 张贵等著的《创新驱动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产 业链视角》引入复杂性理论,抓住高新技术产业自主 创新的关键——“产业链创新”,围绕“制度引致‘ 催化’创新—瓶颈突破及重点突破一整体推进‘涌现 ’创新—产业跨越发展”的研究思路,探讨高新技术 产业的创新行为,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深刻探讨了 产业链创新的内在动因和形成机制,重新诠释了自主 创新的新动态,指出了高新技术产业竞争新本质,揭 示了产业结构变革新趋势。
作者简介
张贵 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河北省京津冀发展协同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河北省百名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人选、河北省中青年社科专家“五十人工程”人选、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咨询专家、英国和澳大利亚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自主创新、新型城镇化、京津冀区域发展。在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50余篇论文,出版专著8部,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3项、参与国家级重大招标项目2项、主持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20多项。主要社会兼职: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工业经济学会理事、天津市经济学会理事、天津市环渤海研究会理事、天津市《今晚报》特约观察家。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三 国内外有关创新和自主创新的研究综述 四 国内外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理论的研究综述 五 本书研究的切入点 六 本书的创新点和主要观点 七 本书主要内容和逻辑结构 第二章 部分国家和地区创新实践的综合现状分析 一 各国(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综合现状 二 国外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模式比较 三 台湾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和新竹科技园 四 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的启示 第三章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现状分析 一 电子信息及其拓展产业 二 航天航空产业 三 装备制造产业 四 生物医药产业 五 新材料产业 六 新能源产业 七 节能环境保护产业 八 新能源汽车产业 九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 复杂性理论下的产业链创新模型 一 产业链内涵与复杂性理论 二 产业链创新:一种复杂性适应系统 三 产业链创新模型建构 四 产业链创新催化路径 五 产业链创新涌现路径 六 结论 第五章 模块化视角下的生产链创新 一 模块化与生产链创新 二 模块化视角下的生产链形成与结构 三 模块化视角下的生产链创新模式及机制 四 产业链创新分析:以天津市电子信息产业为例 五 结论 第六章 知识链创新与产业协同演进 一 知识链的形成与结构特征 二 知识链协同演进规律 三 演进博弈与知识链协同演进模型的构建 四 我国移动通信制造业演进阶段与知识链创新分析 五 结论 第七章 行政链、科技管理与绩效评价分析 一 行政链的复杂性与科技管理模式 二 我国科技管理演进与特点分析 三 我国科技管理的绩效评价 四 构建科技管理新模式及战略实施重点 五 结论 第八章 我国产业链创新绩效综合评价与分析 一 高新技术产业链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概述 二 评价模型的构建 三 实证评价与比较 四 结论 第九章 公司治理与高新技术产业链创新 一 国内外公司治理及企业创新的现状分析 二 治理结构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机理分析 三 公司治理与创新关系的相关实证分析 四 基于公司治理理论的企业自主创新的机制设计 五 结论 第十章 创新、能力与高新技术企业成长 一 创新、能力与企业内生性成长机理 二 企业内生成长的实证研究框架设计 三 企业内生成长实证研究结果与结论 四 结论 第十一章 国际因素与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 一 国际环境与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的关联 二 国际贸易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 三外商直接投资新形势及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 四结论 第十二章 部分产业的产业链创新重点与创新模式 一 自主创新的总体部署、基本原则与分析思路 二 电子信息产业的产业体系、产业结点与创新模式 三 生物医药产业体系、产业结点及创新模式 四 航空航天产业体系、产业结点及创新模式 五 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产业体系、产业结点与创新模式 第十三章 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的政策重点与建议 一 自主创新政策的重点 二 自主创新的政策建议 三 自主创新的保障性措施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