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通史(上下)/史学名家经典书系

中国通史(上下)/史学名家经典书系

  • 字数: 542
  • 出版社: 世界知识
  • 作者: 陈恭禄
  • 商品条码: 978750125797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94
  • 出版年份: 2019
  • 印次: 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陈恭禄先生著作中影响较大的通史著作, 曾被顾颉刚先生誉为“较近理想”的中国通史版本。 陈恭禄先生学兼中西,这部《中国通史》提纲挈领、 举重若轻,以自己的视角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 度、疆域、人口、经济、民族、思想、宗教、艺术方 方面面的繁复演变作了清晰梳理和深刻分析。 全书共60篇,70余万字,由史前写至清代,是一 部持论公允、史料丰富、详略得当的中国通史著作。 本书前20篇从史前写至三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前已经 出版,为当时高校通用教材;后40篇系根据陈恭禄先 生的遗稿整理而成。
作者简介
陈恭禄(1900~1966年),中国著名历史学家、中国近代史专家。1900年生于江苏省丹徒县。1916年考入美国教会办的扬州美汉中学。1921年考入金陵大学,由化学而农科,后又入历史系学习。1928年开始任金陵大学历史系助教。1933年到武汉大学任教。1936年重回金陵大学任教,由助教晋升为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曾任南京市第二、第三届政协委员,南京历史学会理事。代表作有《中国近代史》《中国通史》《日本简史》《中国近百年史》等。
目录
自序 第一篇 我国地理及其影响 地理之重要—疆域之逐渐开拓—谬误之实例—自然区域—河流—土壤与气候—矿产—治乱之一解释—耕地之估计—地理与职业—地理与政治—对外观念—经济情状—建设路径 第二篇 史前社会 史前之说明—老北京人—旧石器人—新石器人—新石器人之体质—推定年代之标准—新石器人之生活—苗人—蒙古人等 第三篇 商 商名之由来—先祖—汤之故事—大甲—祖乙—盘庚—武丁—商季诸王—纣之故事—王之威权—传位制—官制—疆域—邻国—生活情状之一斑—迷信之深痼—文字—年代 第四篇 西周 周之先祖—文王—周强之原因—武王伐商—周公东征—封建制度—诸王—西周之覆亡—王之地位—疆域—东方—东南夷—社会情状 第五篇 东周 王之地位—五国疆域—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晋楚之争—晋悼公—弭兵之会—小国担负之一斑 第六篇 东周(续前) 大夫专政—公孙侨—楚灵王—晋宋诸国—吴之兴亡—越之崛兴—文化区域之扩大—封建之破坏—享受之不平—战争情状之一斑—农民之苦—工商—社会之不安—家庭生活 第七篇 战国 战国—三国之疆域—变法之趋势—魏文侯—韩昭侯—吴起相楚—商鞅之变法—田氏篡齐—燕之形势—中央集权—称王—臣下之地位—土地之开拓 第八篇 战国(续前) 秦惠王—齐之强大—合从—连横—秦昭王—养客之风气—列国之情状—秦灭六国—文化区域—武备之进步—人民之生活—家庭生活 第九篇 先秦学艺 学艺之发达—孔子略传—孔子学说—子思—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法家—文学 第十篇 秦 始皇为人—皇帝之尊严—官制—疆域—关中之经营—驰道—法令制度—文字—思想—安宁人民—北筑长城— 南征—兴土木—始皇死—秦之覆亡—覆亡之主因 第十一篇 汉高祖 刘邦入秦—项王之威权—祸乱之复起—社会制度之变更—汉郡—诸侯王—列侯—天子之尊严—三公—九卿等官—法令—南方诸国—奴 第十二篇 惠帝至景帝 政治现状—吕后专政—诸吕之乱—文帝与大臣—重农业—减刑罚—礼遇大臣—短丧—七国之乱—政治上之改革—封建制度之失败—户口之激增—游侠之风—对外之关系 第十三篇 武帝 养士风气之丕变—取士之方—汉与匈奴之关系—西域之经营—通西南夷—灭南越—徙越人—并朝鲜—十三州—农民生活之一斑—财政之困难—政府之收入—刑罚与叛乱—晚年之境遇 第十四篇 昭帝至平帝 昭帝—废立之变—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政治现状之一斑—人民之疾苦—祸乱之主因—匈奴之降服—西域之归顺—羌乱之平定—乌桓之臣服—向外经营之影响 第十五篇 王莽 专政之经过—惠民之政—称帝—官制之变更—驭下之严厉—大规模之改革—六管—货币政策之失败—对外战争—天灾与盗贼—晚年之境遇—覆亡—功罪之评议 第十六篇 光武帝 大乱之复起—全国之扰乱—关东之平定—陇蜀之经营—死亡之惨重—朝官—诸侯—地方官制—仕途—祸乱之防范—奴婢之待遇—对外关系—光武之评论 第十七篇 明帝至质帝 明帝—章帝—和帝—安帝—顺帝—梁冀专政—太后听政—选举制—户口分布之情状—北匈奴—羌乱—西域 第十八篇 桓帝至献帝 桓帝—灵帝—党锢之祸—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献帝—袁绍雄踞河北—曹操之活动—徐州之祸乱—荆益之情状—曹操专政—北方之平定—南征之失败—刘备据有益州—刘备之失败—三国之成立—死亡之惨重—外患 第十九篇 两汉学艺 学术工具—学术之不发达—董仲舒—刘安—王充—保存古籍—统一文化—两汉风气之不同—郑玄—司马迁—班固—科学—散文—司马相如—诗歌—美术 第二十篇 三国 三国称帝—魏文帝—明帝—司马氏之专政—诸葛亮—蜀之微弱—吴国大事—三国之亡—三国疆域—官制—人民之负担 第二十一篇 西晋 疆域与户口—改革—官制—军制—人才之缺乏—长官之奢侈—人民之痛苦—羌、氐之祸—武帝之家庭—祸乱之迭起—怀帝—愍帝—天灾之严重—北方之扰乱—流人之乱—死亡之一斑 第二十二篇 东晋 江东情况—南下之北人—元帝—明帝—苏峻之乱—桓温—秦晋之战—叛乱之迭起—刘裕—国君之无权—官制—政治之废弛—疆域—户口—税制—兵制 第二十三篇 五胡之盛衰 内徙之胡人—刘渊—刘聪—刘曜—石勒—石虎—冉闵—李雄—前燕—前秦之强大—苻坚之政绩—南征之失败—后燕—关中之叛乱—后燕之盛衰—南燕—关中之情况—北方统一—惨状之一斑—文化之同一 第二十四篇 宋 南北朝—宋武帝—文帝—祸乱之迭起—宋亡之原因—官制—疆域与户口—土地之开辟—人才之缺乏—货币 第二十五篇 齐 齐高祖—典签之威权—武帝—明帝—齐亡—人民之苦 第二十六篇 梁 萧衍之起兵—文人治国之道—宗室之误国—武帝之为人—侯景之乱—元帝—梁亡 第二十七篇 陈 陈霸先之起兵—陈之建国—国中之情况—文帝—宣帝—后主—南朝之武力—社会经济情况之比较 第二十八篇 魏 道武帝—太武帝—孝文帝之家庭—禄制之颁行—授田之计划—迁都 第二十九篇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