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会通中西(近代中国知识转型的基调及其变奏)(精)/学科知识与近代中国研究书系

会通中西(近代中国知识转型的基调及其变奏)(精)/学科知识与近代中国研究书系

  • 字数: 470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章清
  • 商品条码: 978752013903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27
  • 出版年份: 2019
  • 印次: 1
定价:¥11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作者简介
章清,1964年10月生于四川。1989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历史学系,获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专业硕士学位,留校任教。1998年于复旦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重点研究基地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研究员兼常务副主任,上海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思想史、学术史。著有《清季民国时期的“思想界”——新型传播媒介的浮现与读书人新的生活形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学术与社会——近代中国“社会重心”的转移与读书人新的角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胡适派学人群”与现代中国自由主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殷海光》(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6年)、《胡适评传》(江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2年,2015年修订版)等,并在海内外发表相关领域的论文数十篇。
目录
自序 引论 近代中国学科知识的成长:历史的维度 一 “西学东渐”历史图景的塑造 二 并非“已知”的西方学科知识形成的背景 三 “日本因素”的呈现及其意义 四 近代学科知识的成长:本土的作用 五 塑造近代历史的物质因素、技术背景 第一章 “西学门径”的探讨:学科次第之论辩及其意义 一 “穷理学为百学之门” 二 学科论述的转向:格致之学的内涵 三 “采西学”:学科次第问题的浮现 四 学科次第与“西学门径” 第二章 “中西学门径”:“体用”之辨的学科史意义 一 中西初识时围绕知识“本原”的辨析 二 新教传教士“援西入中”之策略 三 “中学”与“西学”:“中体西用”论浮现的背景 四 近代学科知识的“普世性”与“现代性” 五 学科规划与体用论 第三章 学、政、教:中学、西学之分与合 一 “西政”“西学”无关“西教” 二 “政”与“艺”:接引西学的变奏 三 “学”与“术”:由分到合 四 无法替代“政”与“教”的“学” 第四章 西学、东学书籍的“汇编”及“知识再生产” 一 西学“汇编”:知识的编辑与复制 二 西学“汇编”资料的多种形态 三 “经世文编”中的西学 四 报章媒介作为西学的载体 五 西学知识编纂:形式与内容 第五章 科举改制与“策问”:接引西学的特殊机制 一 科举改革与“策问” 二 “策论”:对新式知识之接引 三 “策问”资料的编辑与出版 四 “策问”资料所呈现的西学 第六章 质疑“现代性”:晚清中国士人“阅读世界”之一瞥 一 “睁眼看世界”:阅读西书之肇端 二 接受西学:“纵向”与“横向”的限制 三 引导下的“阅读”:课艺提供的例证 四 日记:私人的阅读 五 理解“现代性”的屏障 结语 征引文献 索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