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精明收缩视角下产业园区转型再生/城市空间转型与再生丛书

精明收缩视角下产业园区转型再生/城市空间转型与再生丛书

  • 字数: 316
  • 出版社: 东南大学
  • 作者: 张京祥//姜克芳//何鹤鸣|总主编:张京祥
  • 商品条码: 978756418143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91
  • 出版年份: 2019
  • 印次: 1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重塑了世界经济体系与劳动 地域分工格局,随着国际与国内发展环境的巨大转变 ,曾经支撑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大量产业园区正 面临着空间收缩、功能转型的巨大压力,成为制约中 国城市产业与空间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挑战。张京祥、 姜克芳、何鹤鸣等著的《城市空间转型与再生丛书: 精明收缩视角下产业园区转型再生》受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课题的资助,通过国际比较研究,理论与实证相 结合,探讨了中国城市收缩的总体背景与类型,产业 园区转型的内外动力机制,建构了城市产业园区精明 转型的总体路径,基于博弈论的视角剖析了产权制度 创新在促进产业园区转型中的关键作用,并以常州高 新区的转型更新作为典型实证案例。 本书适合从事城市经济、城市研究、城市规划等 工作的相关人员阅读,也可以作为研究生的参考读物 。
作者简介
张京祥,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城市经济与区域规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城市一区域发展及规划理论,城市地理与空间结构。
目录
前言 1 城市产业园区精明转型的时代语境 1.1 全球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家发展模式与战略调整 1.1.1 全球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宏观背景 1.1.2 全球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家发展模式的转型 1.2 “世界工厂”面临“压缩式”产业转型 1.2.1 普遍特征:去工业化危机中的被动转型 1.2.2 中国特性:压缩产业环境中的主动转型 1.2.3 压缩式产业转型的内涵与特征 1.2.4 实证案例:绍兴市的压缩式产业转型 1.3 产业转型主载体:国家战略下产业园区使命的变迁 1.3.1 产业园区的概念 1.3.2 作为一种政策工具的产业特区形态 1.3.3 作为吸引外资平台的产业园区模式 1.3.4 作为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空间载体的开发区、新城新区 1.3.5 产业园区作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主体空间的时代使命 1.4 中国城市产业园区转型的研究综述 2 城市收缩与收缩的产业园区 2.1 城市收缩的背景、概念及其成因 2.1.1 全球发展的转型与普遍的城市收缩 2.1.2 城市收缩的理解与辩证认识 2.1.3 城市收缩的成因 2.2 城市收缩的三大类型 2.2.1 趋势型收缩 2.2.2 透支型收缩 2.2.3 调整型收缩 2.3 中国城市收缩的形成机制 2.4 转型语境下“中国式”收缩的总体特征 2.4.1 经济环境转型:增长与收缩叠加 2.4.2 治理意识转型:增量与提质并重 2.5 调整型“穿孔”:产业园区的局部收缩现象 2.5.1 调整型“穿孔”的内涵与形成机制 2.5.2 调整型“穿孔”的典型案例 2.5.3 产业园区局部收缩的修补策略 2.6 产业园区收缩的定量测度 2.6.1 测度体系构建思路与方法 2.6.2 测度指标选择与测度体系 2.6.3 实证:常州高新区启动片区收缩的测度 3 城市产业园区精明转型的理论阐释 3.1 产业分工理论的发展与思辨 3.1.1 分工理论的缘起与发展脉络 3.1.2 贸易理论的发展:从外生比较优势到内生比较优势 3.1.3 报酬递增的解释:规模经济与专业化经济之辩 3.2 产业园区的产生:空间集聚与组织创新 3.2.1 园区作为一种空间集聚具有的报酬递增效应 3.2.2 园区作为一种组织创新对交易效率的改进 3.2.3 分工视角下产业园区的产生 3.3 园区转型:内生于分工自发演进的过程 3.3.1 社会分工的自发演进过程 3.3.2 内生与分工自发演进的园区转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