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引介诠释与运用(社会法学在中国的成长1898-1937)

引介诠释与运用(社会法学在中国的成长1898-1937)

  • 字数: 391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赖伟
  • 商品条码: 978752033953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94
  • 出版年份: 2019
  • 印次: 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赖伟《引介诠释与运用(社会法学在中国的成长 1898-1937)》讲述了社会法学在西风东渐中产生。欧 美、日本是来源地,留学生是主要传播主体,法学院 以及法律书刊是主要阵地,社会主义思潮的强势崛起 是时代底色和助推力量。因受来源国别、院系格局、 传播媒介、现实政治等因素影响,社会法学呈现出复 杂图景。社会法学与本土文化相碰撞而产生的新变种 ——三民主义法学,隐去了对个人价值的尊重,并将 国家、民族与社会的概念混为一谈。社会法学关于法 律要采取社会本位的核心主张,逐渐偏离了原来的轨 迹。
目录
序一 陈廷湘 序二 孙宏云 绪论 一 选题旨趣 二 先行研究 三 研究资料与方法 四 研究思路与各章要旨 第一章 欧洲法学说的引介与对法律社会关系的早期认识 第一节 留日法科生与近代法学在中国的初兴 一 西方法学在中国的萌芽 二 清末民初的法科留学 三 留日法科生与法学译著和法学期刊 第二节 社会法学胚芽的发生:论“法”与“群”的关系 一 梁启超始论“法"与“群”的关系 二 学界再论“法”与“群”的关系 第三节 对法律与社会关系的早期认识 一 欧洲法学说的零星引介与初识法律和社会的关系 二 清末民初对法律与其他社会因素关系的一般认识 第四节 探索法学新思潮及其在法律上的影响 一 探索法学发展的新趋势 二 新思潮下劳动法的兴起与民法、刑法的变化 第五节 认识自由法学以及柯勒、施塔姆勒、狄骥的学说 一 认识自由法学说 二 初识柯勒、施塔姆勒、狄骥学说 第二章 社会法学基本框架的建立与初步发展 第一节 中国现代法学学术中心的形成与法学研究风气的变化 一 北大改革以前的中国法学界 二 北大法科改革 三 现代法学学术中心的形成及全国法学研究风气的变化 第二节 社会主义思潮对法律学说的影响 一 对社会主义与法律之关系的初步认识 二 “法的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 第三节 社会法学概念的提出与基本框架的建立 一 社会法学概念的出现:“社会目的法说”与“社会法学” 二 社会法学框架的初步建立 第四节 社会连带法学的引介及其影响 一 周鲠生对狄骥社会连带法学说的引介和运用 二 社会连带法学说与王世杰的国家主权和个人权利观念 三 方孝岳的译介:狄骥的社会职务和社会团结观念及其在民法上的影响 四 许藻镕、陈霆锐:社会连带学说与自由、契约、财产和责任观念的变化 五 陈俊三、陈应机:社会连带主义在法律上的影响及其优越性 第五节 美国社会法学说和施塔姆勒学说的引介及其他 一 吴经熊的“法律动力学研究”:根据社会法学说探讨法律的基本概念 二 吴经熊引介霍姆斯、庞德、施塔姆勒和卡多佐的学说 三 燕树棠、张志让、陆鼎揆对庞德社会法学说的译介 四 施塔姆勒正法观与徐恭典、丘汉平等人对法律公道的探索 五 域外其他社会法学说的译介 六 学术创见:关于社会法学的独立思考 第六节 社会法学思潮下关于法学基本问题的思考 一 对法学派别的认识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