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历史社会地理视野下的移民社会研究(1821-1949以乌鲁木齐地区为中心)/区域与社会研究系

历史社会地理视野下的移民社会研究(1821-1949以乌鲁木齐地区为中心)/区域与社会研究系

  • 字数: 289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刘超建
  • 商品条码: 978752033623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3
  • 出版年份: 2019
  • 印次: 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刘超建著的《历史社会地理视野下的移民社会研 究(1821-1949以乌鲁木齐地区为中心)/区域与社会研 究系列/鼓楼史学丛书》以历史社会地理作为研究问题 的视角,将近代乌鲁木齐地区作为研究特定时段和区 域,对乡村社会组织体系的构建与运转;水利纠纷和 社会内部互动秩序;环境与社会秩序的构建这三个专 题作了较为深人的探究。虽各有侧重,但其基本上是 围绕国家与移民乡村社会之间的关系所展开不同方面 的研究。本研究初步表明了近代乌鲁木齐地区,国家 通过移植与模拟的方式及国家权力于民间事务有选择 性的介入,对移民社会进行控制和治理,最终是以此 来不断消融边疆与内地之间人文环境等方面的差异, 从而有利于更好地保持边疆地区的社会稳定。本书既 有微观细致的个案分析,也展开了宏观议论,充分利 用基层档案、文史资料及民间文献是其重要特色。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 不同学科视野下的移民社会研究 二 “国家与社会”的相关研究 三 新疆社会史的研究 第三节 几个主旨概念的说明和界定 一 历史社会地理和移民社会 二 研究区域:乌鲁木齐地区 三 研究时段:1821—1949年 四 “界”与“互动”及水利共同体 第四节 研究史料、方法、基本思路与框架结构 一 史料与方法 二 基本思路与框架结构 第二章 移植与模拟(上):移民社会组织体系的构建与运转——以乡村管理体系的设置为中心 第一节 由主角到配角:里甲制向保甲制转换 第二节 由配角到主角:乡约、“水利”和农官 一 乡约 二 “水利 三 农官 第三节 政区格局与民团:社会秩序控制体系的演变 一 同治、光绪年间持续动乱时期的社会控制 二 变乱格局下的地方秩序:阿古柏对乌鲁木齐地区乡村社会的入侵 第三章 移植与模拟(V):移民社会组织体系的构建与运转——以教育、交通和民团为例 第一节 教育与地方社会——学宫、学堂、学校 一 1821一1944年乌鲁木齐地区教育发展阶段 二 几个教育方面的空间对比与分析 三 教育发展中的官民互动与响应 四 晚清民国乌鲁木齐地区教育与乡村社会 第二节 由军控到民控——军台、营塘向驿站的转变 一 军控时期——军台和营塘 二 民控时期——军台、营塘向驿站的转变 第三节 宗族与大户 一 宗族 二 大户 第四章 水利纠纷与社会内部互动秩序(上)——以地方用水为中心 第一节 历史时期水利开发的时空特征 一 1864年以前水利开发的时空过程 二 1864年至民国时期水利开发的时空过程 第二节 分水制度及内部互动秩序 一 分水制度 二 水利社会内部的互动秩序 三 民众对地方用水秩序的响应 第五章 水利纠纷与社会内部互动秩序(下)——以国家与地方之间争水个案为中心 第一节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争水纠纷中民众的无奈 一 争水发生的原因 二 争水纠纷中民众的无奈 第二节 区域互动中的争水个案分析 一 户际之间的互动与争水个案分析 二 村际之间的互动与争水个案分析“晒干渠”与“七对一”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