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历史抉择与逻辑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实践观研究)

历史抉择与逻辑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实践观研究)

  • 字数: 210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吴亚南
  • 商品条码: 978752033387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91
  • 出版年份: 2018
  • 印次: 1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目录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与课题的研究价值 二 课题的当前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三 基本思路和结构框架 第一章 西方实践观与马克思实践观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西方实践观的理论述评 一 亚里士多德与康德、黑格尔等人的实践观探讨 二 以胡塞尔、海德格尔为代表的现代实践观 第二节 实践观与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根本变革 一 马克思实践哲学的革命变革 二 理解马克思实践思想内涵的三个维度 第三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及苏联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实践思想的阐发 一 卢卡奇与葛兰西对马克思实践观的继承与发展 二 阿尔都塞与哈贝马斯的实践观 三 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实践的论述 第二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实践观的生成 第一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实践观历史形态的初步确立 一 五四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实践思想的萌生 二 革命文学运动时期实践观内涵的初步确立与转换 第二节 人民本位实践观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实践思想体系的成熟 一 人民本位实践观的确认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二 政治实践与文学实践的深度融合: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到“两结合”理论的提出 三 从“人的文学”到“人民文学”:人学思想的演进 第三节 实践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话语体系的内在逻辑 一 话语的实践逻辑 二 革命伦理与人民本位的话语实践观 三 批评的政策性话语与实践逻辑的演变 第三章 实践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范式的认识论特征 第一节 实践构成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范式的理论核心 一 以《实践论》《讲话》为代表的实践的认识论批评范式 二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文学批评模式 第二节 从反映论到审美意识形态论 一 从反映论到辩证的反映论、审美反映论 二 从审美反映论到审美意识形态论 第三节 实践认识论批评范式反思 一 认识论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体系建构不可缺少的环节 二 经验化倾向的实践认识论批评 三 从实践认识论到实践生存论 第四章 实践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主体性问题 第一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主体性问题的理论核心 一 人民大众为主体的革命实践主体观 二 启蒙与革命语境下的个人——阶级实践主体 第二节 文学主体性理论的推进与建构 一 文学是人学:启蒙与社会主义文学观念架构下的文学主体观 二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的艺术生产主体问题 第三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主体性问题反思 一 实践主体的内在转换与主体性问题的反思 二 主体性实践观与“实践美学”的构建 第五章 政治伦理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实践的价值取向 第一节 文学实践的政治伦理特质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