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高密度区微型绿道空间体系建构

高密度区微型绿道空间体系建构

  • 字数: 275
  •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
  • 作者: 王琼
  • 商品条码: 978711222852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1
  • 出版年份: 2019
  • 印次: 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是:如 何让人们更加健康地生活。随着城市由“服务生产” 向“服务生活”的目标转型,城市公共交通由“以车 为本”向“以人为本”的功能侧偏,以及公众对自身 健康的关注从“被动式”就医向日常“主动式”健身 的观念转变.步行友好、环境宜人、便捷畅通的城市 公共体育空间网络成为全面小康社会城市建设的重点 ,而城市高密度区则是这一任务的重中之重。原有的 点状、面状城市公共体育空间显然不能满足人们快节 奏、碎片化的日常健身活动需要,因而也极大地制约 了公众的主动健康行为。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网络的形 成需要大量线形空间的补充。绿道和街道是城市中两 种主要的线形公共空间,很显然,高密度区线形公共 康体空间网络的建构必须将绿道与街道整合起来,但 是目前一方面城市绿道建设分布极不均衡,多集中在 景区、边缘区及低密度区,高密度区绿道较为鲜见, 社会公平性不足,使用效率与频率有待提高;另一方 面街道作为城市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最主要的空间形态 ,步行空间严重不足,质量与安全性亟待提高。王琼 王琼著的《高密度区微型绿道空间体系建构》将与您 一起探讨这样一个核心问题:在城市高密度区土地资 源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建构线形公共康体空间。
目录
前言 1 绪论 1.1 影响城市人居环境的核心问题 1.1.1 城市人居环境问题凸显,公众亚 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1.1.2 人、车、绿不能共生,生存性出 行破坏了街道的生活性活力 1.1.3 城市康体空间体系缺乏网络化、 均等化、公平化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2.3 既有研究评析 1.3 微型绿道的提出 1.3.1 概念与范畴 1.3.2 内容与形式 1.3.3 视角与方法 2 微型绿道空间体系的理论 建构 2.1 理论基础 2.1.1 基于健康导向的健康城市规划 理论 2.1.2 基于使用者行为心理的公共空间 设计理论 2.1.3 基于生态修复的绿色基础设施 理论 2.2 内涵解析 2.2.1 微型绿道空间体系与城市科学 发展 2.2.2 微型绿道空间体系与共生 哲学 2.2.3 微型绿道空间体系与城市空间 结构 2.3 创新与发展 2.3.1 对城市长效健康的强调 2.3.2 角度与切入点的不同 2.3.3 组成、分类与参数的差异 2.3.4 调查方法内容侧重点的不同 3 微型绿道空间形态研究 3.1 微型绿道空间特征类型学研究 3.1.1 空间要素 3.1.2 空间尺度 3.1.3 空间维度 3.2 微型绿道空间形态定性研究 3.2.1 基于美学视角的微型绿道空间 形态 3.2.2 基于健康促进的微型绿道空问 形态 3.2.3 基于高密度区生态恢复的微型绿 道空间形态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