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络借贷风险缓释机制研究/国家智库报告

网络借贷风险缓释机制研究/国家智库报告

  • 字数: 60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沈艳//李苍舒
  • 商品条码: 978752033714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75
  • 出版年份: 2018
  • 印次: 1
定价:¥3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在互联网金融个体网络借贷(P2P)市场风险频发 的背景下,沈艳、李苍舒著的《网络借贷风险缓释 机制研究/国家智库报告》旨在回答两个问题:一是 在信息中介定位下,网络借贷平台存活成长、切实 服务中国小微企业和消费者的前景如何?二是如何 缓释现有1000多家平台在这些年运营中积累的各类 风险,进而避免触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在分析中国 网络借贷行业现状及其与发达国家差异的基础上, 梳理网络借贷行业源起、发展以及异化的演化进程 。通过总结发达国家的风险防控经验,对中围风险 应对模式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缓释市场风 险的对策建议,以期从短期内消化风险存量,在长 期平衡监管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构建风险防范的长 效机制。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章 中国个体网络借贷行业现状 第一节 网络借贷行业特征 第二节 中国网络借贷行业与发达国家差异 一 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二 借贷结构不同 三 网络借贷基础设施不同 四 监管模式不同 五 网络借贷统计标准不同 第二章 网络借贷行业模式演化进程 第一节 网络借贷的源起与挑战 一 网络借贷的源起 二 网络借贷的挑战 第二节 网络借贷的发展 第三节 网络借贷的异化与野蛮生长 第三章 网络借贷的风险应对模式 第一节 英国的风险应对模式 一 准入门槛方面 二 信息披露方面 三 保护投资者权益方面 第二节 美国的风险应对模式 一 准入门槛方面 二 信息披露方面 三 保护投资者权益方面 第三节 风险应对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一 无担保 二 平台自行担保 三 第三方担保公司担保 四 保险公司提供信用保证险 五 相互/互助保险 六 资产证券化 第四章 构建风险缓释机制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网络借贷市场的前景 第二节 消化存量,缓释风险的短期举措 一 设立准入门槛,要求平台持牌经营 二 建立网贷准备金制度 三 落实资金存管 四 设立风险处置预案 五 建立预警机制 第三节 平衡监管与创新,缓释风险的长效机制 一 加强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二 强化平台信息披露管理,“谁发布信息,谁承担责任 三 在合规的前提下容许平台以多种方式分散风险 四 强调投资者适当性原则,加强投资人审核与投资人保护 五 制定统一标准,建立及时、全面的网络借贷统计数据库 六 推动稳健的金融创新,平衡防范风险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