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祁连山生态系统发展报告(2018)/祁连山生态绿皮书

祁连山生态系统发展报告(2018)/祁连山生态绿皮书

  • 字数: 297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编者:丁文广//勾晓华//李育
  • 商品条码: 978752013952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6
  • 出版年份: 2018
  • 印次: 1
定价:¥8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丁文广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环境社会学、环境管理研究,近年围绕西部生态环境、自然保护区保护等开展了大量研究,重点在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施了“社区共管”实证研究,对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从环境善治层面开展了系列研究,并向甘肃省委省政府提交了《关于构建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型管理机制的建议》,该建议得到时任省长、现任省委书记林铎等省级领导重要批示,并被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方案采纳。在Renewable Energy, Environmental Science & Policy、Applied Energy、《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等国际和国内专业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目前主持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世界银行环境与社会影响评价项目8个,亚洲开发银行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2个,主持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BAC19B09)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项目1项。 勾晓华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担任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西部环境 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委员、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女科技工作者委员会委员、《Science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等杂志的编委。近年来主要研究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山地树轮气候记录机制和生态方面的研究工作,发现研究区树轮宽度主要反映区域湿度变化,点面结合重建了不同区域近百年到近千年的干旱历史和区域差异,同时还发现林线处树木的生长与温度相关,近百年来祁连山区森林上限上升,林线处树木密度增大,对气候变暖响应显著,为研究区生态环境建设和森林资源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30篇,其中在SCI收录的刊物上发表81篇(第一作者13篇,通讯作者42篇),发表在一区和二区的SCI论文33篇,先后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宝钢优秀教师奖”、“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甘肃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等九项省部级科技奖励。
目录
Ⅰ 总报告 G.12 018年祁连山生态系统发展态势分析 一 祁连山生态系统的历史演替 二 祁连山生态系统的屏障功能 三 刻不容缓:祁连山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Ⅱ 分报告 G.2 祁连山地区森林与水土涵养研究 G.3 祁连山区天然草原退化原因分析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G.4 祁连山的水资源及其利用研究 Ⅲ 政策篇 G.5 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回顾与分析 G.6 祁连山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G.7 基于环境善治的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机制研究 G.8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治理风暴: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起点 Ⅳ 专题篇 G.9 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的现状、困境与对策 G.10 祁连山民族文化与国家公园建设 G.11 传统生态自然观与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 Ⅴ 理论篇 G.12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破坏的历史及原因 G.13 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研究进展与展望 G.14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的SWOT分析 Ⅵ 案例篇 G.15 水电河源整治分析 G.16 治理举措成效显现 Ⅶ 附录 G.17 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大事记 G.18 1973-2018年环境保护政策名录汇编 Abstract Contents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