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武则天形象的文化建构及阐释

武则天形象的文化建构及阐释

  • 字数: 286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韩林
  • 商品条码: 978752032305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75
  • 出版年份: 2018
  • 印次: 1
定价:¥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韩林著的《武则天形象的文化建构及阐释》以 唐代以来的相关材料为基础,研究传统文化中武则 天形象的文化建构,揭示其社会文化内涵。武则天 形象并非其历史本来面目,而是一个被正统文化过 滤过的,被不同群体出于维护自身需要而改变、加 工出来的人们观念的载体。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武则天的文化形象概说 第一节 正史中的武则天 第二节 武则天形象的时代特点 第三节 武则天形象嬗变的时代原因 第二章 政治文化中的武则天形象 第一节 唐五代:承认女主执政,客观评价功过 第二节 宋元:强调正统观念,反对异族统治 第三节 明代:强化忠臣形象,弱化执政能力 第四节 清代:反面丑化为祸水,正面塑造成明君 第三章 宗教文化中的武则天形象 第一节 唐宋:利用佛教登基 第二节 元明:诋毁女皇形象 第三节 清代:安排最后归宿 第四章 神秘文化中的武则天形象 第一节 唐宋:女皇登基的舆论准备 第二节 元明:上苑催花的祥瑞色彩 第三节 清代:星命说对武则天的神化 第五章 性别文化中的武则天形象 第一节 唐五代:接近历史,写实化倾向 第二节 宋元:抓住缺点,夸大化倾向 第三节 明代:聚焦私生活,艳情化倾向 第四节 清代:走向极端,妖魔化倾向 第六章 武则天形象的生成及移位 第一节 政治文化中的生成及移位 第二节 宗教文化中的生成及移位 第三节 神秘文化中的生成及移位 第四节 性别文化中的生成及移位 第七章 武则天形象的审美文化功能及演进的动力 第一节 武则天形象的符号化 第二节 武则天形象的审美文化功能 第三节 武则天形象演进的动力 附录 武则天相关资料提要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