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论生态制度文明建设的路径--以近40年中国环境法治发展的回顾与反思为基点

论生态制度文明建设的路径--以近40年中国环境法治发展的回顾与反思为基点

  • 字数: 147
  • 出版社: 南京大学
  • 作者: 陶蕾
  • 商品条码: 9787305139710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04
  • 出版年份: 2014
  • 印次: 1
定价:¥2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进入21世纪以来,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危 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 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成为执政党和社会公众名符其 实的心腹大患。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专篇论述生态文明建设, 其中包括加强生态文 明制度建设。就环境法治而言,其与生态文明制度建 设抑或生态制度文明 建设之间是什么关系?在生态文明建设框架内应当如 何推进环境法治?环 境法治又应当如何担当起推动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 重任?……诸如此类 的问题成为国内环境法学界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 。陶蕾编著的《论生态制度文明建设的路径——以近 40年中国环境法治发展的回顾与反思为基点》以近40 年中国 环境法治发展的回顾与反思为基点,以生态制度文明 建设的路径为核心, 尝试从多个层面探讨这些问题。
作者简介
陶蕾,女,1977年生,汉族,江苏连云港人。南京大学法学学士(2000年)、宪法与行政法学硕士(2003年),武汉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博士(2012年),美国犹他大学奎尼法学院访问学者(2012年8月—2013年8月)。现执教于复旦大学法学院,研究方向为环境法、水法。
目录
第一章 生态文明和制度文明的理论辨析 第一节 两种生态文明观的形成和演进 一、生态危机显现和生态意识觉醒 二、线性生态文明观和系统生态文明观的形成和初步交锋 三、线性生态文明观和系统生态文明观的再次交锋和“融合” 四、系统生态文明观的政策回应 第二节 生态文明与后工业文明关系辨析 一、理论工具:技术社会形态概念 二、“后工业社会是否为信息社会“之争 三、“后工业社会是否为生态社会”之辩 四、对生态文明作为后工业文明观点的否定 五、对生态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另一种后工业化的解释 第三节 从制度文明视角再论系统生态文明观 一、制度文明的内涵和结构 二、制度文明的理论地位和实践作用 三、由制度文明再论生态文明 第四节 生态文明的两种研究语境 一、政治哲学有关生态文明研究的基本进路 二、法学有关生态文明研究的主要方向 第二章 生态制度文明的理论构建 第一节 对生态文明的再认识 一、“文明”的概念溯源 二、“生态文明”中的“文明”解析 三、“生态文明”的理论重述 第二节 制度文明的泛法学化解读 一、制度的“博弈均衡论”界说 二、制度文明中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 三、法律制度在制度文明体系中的重要性与局限性 第三节 生态制度文明理论要义及其对环境法治的启示 一、生态制度文明理论要义:与“生态文明制度”比较的视角 二、生态制度文明与环境法治的辩证关系 三、生态制度文明理论对环境法治建设的启示 第三章 近40年我国环境法治发展的回顾与反思 第一节 我国环境立法的成就与不足 一、环境立法体系的日益健全 二、环境立法理念的不断进步 三、环境立法的法学批判与检讨 四、环境立法失灵的制度博弈均衡论分析 第二节 我国环境行政的功过评说 一、不断升格的环境行政机构 二、不可抹杀的环境行政之功 三、不可回避的环境行政之过和弱 四、不可推卸的环境行政之责 第三节 我国环境司法的艰难历程:以环境公益诉讼为例 一、我国环境司法发展概述 二、环境公益诉讼的立法缺失及其对司法能动的诉求 三、中国式的司法能动对环境公益诉讼的推进 四、由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立法突破看环境司法的未来进路 第四章 我国生态制度文明建设的法治路径 第一节 解读环境法治建设的新篇章 一、环境立法:以新环保法为起点 二、环境行政:以政策弥补立法之不足 三、环境司法:环境资源审判机制改革开启的新阶段 第二节 泛论环境法治与生态道德建设 一、环境法治对生态理性的有限体现 二、生态道德规范与环境法治的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