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的分级保护研究

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的分级保护研究

  • 字数: 265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王敏
  • 商品条码: 978752013912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7
  • 出版年份: 2018
  • 印次: 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通过追踪、分析过去15年间国内外规模最大的300余个人数据泄露案例,本书指出,全球性的隐私侵害不断加剧,大数据污染的治理刻不容缓。但大数据时代的隐私保护面临新的内在悖论和外在挑战,包括与国家安全、信息知情、全球传播、传统伦理、数据无障碍跨境流动等的冲突,导致现有保护框架失效,急需寻求新的路径。本书在重新审视大数据时代的隐私权、分析世界90余国家和地区隐私保护有效性的基础上,提出隐私分级保护框架:“(1)保护谁?(2)保护什么?(3)如何保护?”基于这一“金字塔”式的逻辑框架,本书从第一层“保护谁”的角度,构建分级分类标准,将隐私主体从性别、年龄、职业、综合等维度分级;从第二层“保护什么”的角度,对隐私数据进行分级,区别对待各种类型的个人数据,重点保护敏感数据,并提出敏感数据的“定义模型与现实悖论”;从第三层“如何保护”的角度,重点对个人的自我保护作了探讨,调研中美“千禧一代”的隐私保护意识与行动的对比,并做统计学分析和对比,总结个性、归纳共性,提出“五大悖论”。对此,本书提出“以小数据思维应对大数据侵害”的策略,“对比、细分、溯源”,为个人隐私建立一道屏障。最后,本书指出,大数据污染是新技术的一种暴力与恶,为破除大数据时代的隐私魔咒,需要重构人与技术的关系。通过追踪、分析过去15年间国内外规模最大的300余个人数据泄露案例,本书指出,全球性的隐私侵害不断加剧,大数据污染的治理刻不容缓。但大数据时代的隐私保护面临新的内在悖论和外在挑战,包括与国家安全、信息知情、全球传播、传统伦理、数据无障碍跨境流动等的冲突,导致现有保护框架失效,急需寻求新的路径。本书在重新审视大数据时代的隐私权、分析世界90余国家和地区隐私保护有效性的基础上,提出隐私分级保护框架:“(1)保护谁?(2)保护什么?(3)如何保护?”基于这一“金字塔”式的逻辑框架,本书从第一层“保护谁”的角度,构建分级分类标准,将隐私主体从性别、年龄、职业、综合等维度分级;从第二层“保护什么”的角度,对隐私数据进行分级,区别对待各种类型的个人数据,重点保护敏感数据,并提出敏感数据的“定义模型与现实悖论”;从第三层“如何保护”的角度,重点对个人的自我保护作了探讨,调研中美“千禧一代”的隐私保护意识与行动的对比,并做统计学分析和对比,总结个性、归纳共性,提出“五大悖论”。对此,本书提出“以小数据思维应对大数据侵害”的策略,“对比、细分、溯源”,为个人隐私建立一道屏障。最后,本书指出,大数据污染是新技术的一种暴力与恶,为破除大数据时代的隐私魔咒,需要重构人与技术的关系。
作者简介
王敏,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武汉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联合培养博士,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隐私及数据保护;曾在《湖北日报》担任编辑,取得出版专业中级职称。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的分级保护研究”(17CXW027)、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一等资助、湖北省委宣传部智库项目、腾讯研究院“未来译丛”、武汉大学自主科研等多项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身份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新闻与传播研究》《传播与社会学刊》等国内外权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新闻法治论》和译著《新闻伦理学》。
目录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