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近代知识阶级新论

近代知识阶级新论

  • 字数: 462
  • 出版社: 人民
  • 作者: 郑师渠
  • 商品条码: 978701020046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89
  • 出版年份: 2018
  • 印次: 1
定价:¥12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的研究聚焦于20世纪20-30年代的知识阶层。作者坚持唯物史观指导,从五四前后中西方社会文化思潮变动与国民大革命兴起及其相互交感的大视野出发,系统考察了新生的近代知识阶级的整体自觉,并经由五卅、三一八运动迅速走向社会政治中心,发挥自己重要作用,乃至浸成了以中国社会精神领袖自居,充当“一切政治运动社会运动的指导者”的理想与抱负之心路历程。缘此展开的过程,广泛涉及了诸如外国名哲来华讲学与中国思想界的变动,反省现代性的不同视角、中共建立“思想联合战线”与思想界关于“好人政府主义”与“科玄之争”两场著名的论战以及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南京民国政府建立初期的政治心态,等等的问题。作者以为,知识阶级上述并非科学的自我体认,既反映它具有崇高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也彰显了它缘于阶级属性的个性与浪漫主义的情怀。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在近代史上得失毁誉和最终归宿的历史命运。书稿的部分内容还涉及学术与时代的评论与随想等。
作者简介
郑师渠,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近现代思想文化史的教学与研究。 出版著作主要有:《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在欧化与国粹之间》、《思潮与学派》、《社会的转型与文化化的变动》、《五四前后国人的现代性转型》、《中国近代史》(主编)、《中国文化通史》(10卷本,总主编)、《历史视野下的中华民族精神》(主编)、《中国共产党文化思想研究》(主编)等。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发表有《新文化运动与反省现代性思潮》、《从“五卅”到“三一八”:中国的知识界》、《五四前后知识阶级的自我体认》等一批学术论文。 先后主持《弘扬与培新中国华民族精神研究》《中国新四军史料整理与研究》等国家社科重大项目。 《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获1995年 第二届高校出版社优秀学术著作奖。 《历史视野下的中华民族精神》获2017年北京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 社会兼职:历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教材审定委员会专家、全国社科基金评审专家、马工程首席专家、孙中山研究会副会长。 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曾兼中国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史学会会长、北京市社科联副主席等。
目录
上编 梁启超与欧战 反省现代性的两种视角:东方文化派与学衡派 欧战后国人的“对西方求解放 五四前后外国名哲来华讲学与中国思想界的变动 “五四”后知识阶级的自我体认(1920一1926) ——以五卅运动和三一八运动为中心的考察 从“五卅”到“三一八”的中国知识界 ——以北京、上海为中心 中共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与中国思想界的 两场论争(1922—1924) 国共合作与学生运动(1924—1927)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政治心态(1927—1932) 近代的文化危机、文化重建与民族复兴 近代中国文化三题 中 编 学术与时代:新中国史学断想 广义的“五四精神”不仅仅是“科学与民丰 完整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内涵 从时代汲取诤隋:对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进行再认识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学术总结 在第五届全国青年史学工作者会议上的发言 在“纪念长沙青年史学工作者会议召开三十一年学术讨论会 上的发言 信札中真实的梁任公 历史转型期的改革风险 ——清王朝最后十年的考察 正确体认当下中国社会的时代性 近代关于民族精神认知的当代启示 正确对待近代史研究中的“两个三十年 历史虚无主义既“诬古人”又“误今人 高校历史学科科研与教学的互动与困窘 当下历史虚无主义之我见 历史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 历史教育与民族精神的弘扬 缅怀导师龚书铎先生 下 编 《商务印书馆与近代文化》序 《晚清大变局中督抚的历史角色》序 《“整理国故运动”与中国现代学术转型》序 《章门弟子与近代文化》序 《辛亥革命前后的满族研究》序 《建造常识:教科书与近代中国文化转型》 《柳诒徵文化思想研究》序 《(独立评论)与抗日救亡运动》序 《五四前后的新文化派与文化保守派——价值观比较》序 《任鸿隽科学文化思想研究》序 《民初的媒体与政治——1912一1916年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