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碳排放(区域分异部门转移与市场衔接)

中国碳排放(区域分异部门转移与市场衔接)

  • 字数: 185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杨顺顺
  • 商品条码: 978752013784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3
  • 出版年份: 2018
  • 印次: 1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课题对工业碳排放总量及转移量的核算与预测可作为相关中长期规划目标的设定参考,以及优化产业结构的政策参考,对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配额的设计可作为相关市场配额设计的参考。目前阶段性成果以被国内外刊物引用30余次,论文《中国工业部门碳排放转移评价及预测研究》被鉴定为为省内先进水平(湘鉴办字2017A055号)。目前,我国正处于碳排放达峰的前拐点时期,新常态下工业加速转型和环保约束倒逼的双重压力前所未有,深入探究工业部门间碳排放关联仍将是该领域的热点命题,预期未来本研究的学界引用和社会影响仍将逐步扩大。 本研究以论证如何在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实现我国提出的碳减排目标为背景,以工业部门碳排放结构分析为切入点,以量化反映部门碳排放趋势和碳排放关联为特色,寻找未来中国工业部门碳减排的可行方案,对工业部门间碳排放转移路径和减排成本市场化分担机制构建进行系统研究:①从理论层面,厘清工业部门间隐含碳转移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将进一步丰富国内工业碳排放的研究板块。②从实践层面,我国工业碳减排已不是一个“是否做”的问题,而是“如何做”的问题,国际减排合作中各国由于排放权与减排责任相互指责、争论不休已给出了足够的前车之鉴。本研究从中国碳排放总量核算和分部门碳排放趋势测算为大背景展开,进一步深入剖析工业部门间碳排放转移部门特征分类、现状路径分析和未来演变趋势,进而提出符合一般性与碳转移责任追溯要求的减排成本市场化分担机制,研究结果富于操作性,具有明显的政策含义和现实价值。本课题对工业碳排放总量及转移量的核算与预测可作为相关中长期规划目标的设定参考,以及优化产业结构的政策参考,对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配额的设计可作为相关市场配额设计的参考。目前阶段性成果以被国内外刊物引用30余次,论文《中国工业部门碳排放转移评价及预测研究》被鉴定为为省内先进水平(湘鉴办字2017A055号)。目前,我国正处于碳排放达峰的前拐点时期,新常态下工业加速转型和环保约束倒逼的双重压力前所未有,深入探究工业部门间碳排放关联仍将是该领域的热点命题,预期未来本研究的学界引用和社会影响仍将逐步扩大。 本研究以论证如何在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实现我国提出的碳减排目标为背景,以工业部门碳排放结构分析为切入点,以量化反映部门碳排放趋势和碳排放关联为特色,寻找未来中国工业部门碳减排的可行方案,对工业部门间碳排放转移路径和减排成本市场化分担机制构建进行系统研究:①从理论层面,厘清工业部门间隐含碳转移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将进一步丰富国内工业碳排放的研究板块。②从实践层面,我国工业碳减排已不是一个“是否做”的问题,而是“如何做”的问题,国际减排合作中各国由于排放权与减排责任相互指责、争论不休已给出了足够的前车之鉴。本研究从中国碳排放总量核算和分部门碳排放趋势测算为大背景展开,进一步深入剖析工业部门间碳排放转移部门特征分类、现状路径分析和未来演变趋势,进而提出符合一般性与碳转移责任追溯要求的减排成本市场化分担机制,研究结果富于操作性,具有明显的政策含义和现实价值。本课题对工业碳排放总量及转移量的核算与预测可作为相关中长期规划目标的设定参考,以及优化产业结构的政策参考,对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配额的设计可作为相关市场配额设计的参考。目前阶段性成果以被国内外刊物引用30余次,论文《中国工业部门碳排放转移评价及预测研究》被鉴定为为省内先进水平(湘鉴办字2017A055号)。目前,我国正处于碳排放达峰的前拐点时期,新常态下工业加速转型和环保约束倒逼的双重压力前所未有,深入探究工业部门间碳排放关联仍将是该领域的热点命题,预期未来本研究的学界引用和社会影响仍将逐步扩大。 本研究以论证如何在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实现我国提出的碳减排目标为背景,以工业部门碳排放结构分析为切入点,以量化反映部门碳排放趋势和碳排放关联为特色,寻找未来中国工业部门碳减排的可行方案,对工业部门间碳排放转移路径和减排成本市场化分担机制构建进行系统研究:①从理论层面,厘清工业部门间隐含碳转移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将进一步丰富国内工业碳排放的研究板块。②从实践层面,我国工业碳减排已不是一个“是否做”的问题,而是“如何做”的问题,国际减排合作中各国由于排放权与减排责任相互指责、争论不休已给出了足够的前车之鉴。本研究从中国碳排放总量核算和分部门碳排放趋势测算为大背景展开,进一步深入剖析工业部门间碳排放转移部门特征分类、现状路径分析和未来演变趋势,进而提出符合一般性与碳转移责任追溯要求的减排成本市场化分担机制,研究结果富于操作性,具有明显的政策含义和现实价值。
作者简介
杨顺顺,博士,副研究员。2004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获得环境科学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学双学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得环境科学理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工作,现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环境经济学、环境管理学研究,在低碳经济与绿色发展、农村环境管理、复杂系统分析与仿真方向有较深入的研究。目前在科学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2部,在《中国工业经济》、《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学报》、《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篇,其中被SCI收录论文6篇,EI收录论文6篇,CSSCI/CSCD收录20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省社科基金课题3项,省自科基金课题1项,省社科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1项,参与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等各类基金课题多项。
目录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