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工地社会(引洮上山水利工程的革命集体主义与现代化)

工地社会(引洮上山水利工程的革命集体主义与现代化)

  • 字数: 422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刘彦文
  • 商品条码: 978752012275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02
  • 出版年份: 2018
  • 印次: 1
定价:¥9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在科技水平、现代设备和经济条件都十分有限 的集体化时代,大型水利工程何以成为可能?刘彦 文著的《工地社会(引洮上山水利工程的革命集体主 义与现代化)》以1958~1962年甘肃引跳上山水利工 程的兴修为例,综摄大量一手档案、文献报刊、口 述访谈等史料,对这一问题进行历史学的解答。本 书勾勒了一个为引涨工程修建而结成的特殊的“工 地社会”描述工地上具体而微的各种生产与生活实 践,以此来揭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体制特 征与运行机制,呈现各种组织结构中活动着的人与 制度、政策交互作用的日常图景。
目录
导言 引洮上山水利工程与工地社会 一 引洮工程与共和国治水史研究 二 从传统到现代:治水与大型水利工程建设 三 “工地社会”与“国家政权建设”的非常规路径 四 资料来源和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工地社会的诞生 第一章 引洮工程上马 一 “久旱”难以遇“甘霖” 二 “引洮入渭”之民国断想 三 “甘肃落后论”大批判 四 “要把洮河引到董志塬” 第二章 工地社会雏形初现 一 四面八方来支援 二 “男女老少齐出征” 三 工程局的成立 四 社会网络的铺展 第二部分 工地社会的运行 第三章 施工 一 “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 二 从“五一”通水到“七一”通水 三 渠首水库的三次截流 四 “自动装来自动倒”:向工具要效率 五 “人是决定的因素”:积极发挥人的潜能 第四章 制度 一 党组织 二 群众组织 三 思想教育 四 “大辩论” 五 大协作 六 参观 第五章 日常 一 食与宿 二 文化生活 三 娱乐活动 四 群众运动 五 医疗卫生 六 事故与伤亡 第六章 群体群相 一 “新”干部 二 英雄模范 三 普通民工 四 “大右派” 五 普通“五类”分子 六 “反革命” 第三部分 工地社会的裂解 第七章 困局 一 施工目标屡屡遭挫 二 工地上的粮食危机 三 “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为辅” 四 “运动化”管理的最后努力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