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在这里中国哲学与世界相遇(24位世界哲学家访谈录)

在这里中国哲学与世界相遇(24位世界哲学家访谈录)

  • 字数: 340
  • 出版社: 人民
  • 作者: 编者:李念
  • 商品条码: 978701019910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94
  • 出版年份: 2018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拥有118年的世界哲学大会2018年8月第一次落 户中国北京,这是中国哲学界和中国学界的大事, 也是展示文化自信、制度自信一次机遇。为此,在 世界哲学大会中国组委会和北京大学哲学系的支持 下,文汇报社文汇讲堂工作室联手复旦大学哲学学 院、华东师大哲学系共同推出“24位世界哲学家访 谈录”。 李念主编的《在这里中国哲学与世界相遇(24位 世界哲学家访谈录)》中哲学家是当今各自领域内的 前沿学者,分布学科均匀,不仅覆盖主流的欧陆哲 学、英美分析哲学,也注重科学哲学、认知哲学等 前沿领域,还兼顾多元传统的印度、伊斯兰、非洲 哲学。内容分为三大部分:一哲学之缘与轨迹,二 哲学特色与贡献,三我看世界哲学大会与中国哲学 。每篇成文字数在7000-11000字之间。采访的方式 ,采用邮件、面访、视频等多种组合。采访者除了 发起方成员外,还延伸到海内外各大高校,多为关 联领域内的青年学者、博士生。在与各国哲学家沟 通中,我们也深刻感受到了这是一次讲话学术版中 国故事的有益尝试。
目录
序 孙向晨 从“理由空间”中找到促进社会良好运作的支点 ——访谈分析哲学和新实用主义代表人物、美国匹兹堡大学杰出教授R.布兰顿 从存在主义等角度均衡认识马克思的批判性 ——访谈政治哲学家、国际哲学团体联合会前任主席、美国普渡大学汉森杰出教授E.麦克布莱德 哲学应把人生境界提高到“万有相通” ——访谈黑格尔研究专家、“万有相通”哲学创建者、北京大学教授张世英 在伦理中寻求人的相同性,减少价值冲突 ——访谈人权研究专家、土耳其哲学协会主席、马尔提普大学教授I.库苏拉蒂 从现象学到分析哲学,只为寻找“实在性” ——访谈法国当代融合新生代哲学家、巴黎一大教授J.伯努瓦 为动物权益推翻“人是神圣的”命题 ——访谈现代效用主义代表人物、伦理学家、墨尔本大学和教授普林斯顿大学P.辛格 跨文化对话、人伦日用中,儒学“又新” ——访谈儒家“仁本体”论域创建者、中国哲学史专家、清华大学国学院教授陈来 让聚焦身份认同的非洲哲学说出“自我” ——访谈非洲诠释学之父、尼日利亚韦兰研究院主席T.奥克雷神父 莱布尼茨的启发:如何带着理性宽容彼此交流 ——访谈莱布尼茨研究专家、柏林一勃兰登堡科学院波茨坦《莱布尼茨全集》编辑部主任、柏林自由大学教授李文潮 科学哲学如何塑造更好的“后人类”社会 ——访谈科学哲学家、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国际哲学院院士、俄科学院哲学所教授V.S.斯乔平 在交往实践中避免“半现代态度”和“论辩恐惧” ——访谈“多元现代性”倡导者、挪威卑尔根大学科学论中心荣休教授G.希尔贝克 在科技对世界的重塑中证明人的存在 ——访谈科学哲学家、国际哲学团体联合会荣誉主席、意大利热那亚大学教授E.阿伽西 从牛津出发,半个多世纪追求最严格的分析哲学 ——访谈分析哲学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C.皮考克 其实,尼采和康德非常接近 ——访谈康德和尼采研究专家、柏林洪堡大学荣休教授V.格哈特 地方性知识的儒学如何具有全球意义 ——访谈新儒家代表、“精神人文主义”论域提出者、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杜维明 站在黑格尔的大伞下理解现代世界 ——访谈德国古典哲学研究专家、美国乔治城大学教授T.平卡德 让世界现象学“共同哲思” ——访谈现象学家、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主席、爱尔兰都柏林大学杰出教授D.莫兰 人们应当始终注意性别问题中的权力关系 ——访谈性别理论学者、批判理论专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J.巴特勒 当具身认知在跨学科合作中得到耦合 ——访谈认知科学专家、美国孟菲斯大学教授s.加拉格尔 从“道”到“事”:中国哲学可以为世界哲学提供资源 ——访谈“具体形上学”开放体系创建者、中国哲学史专家、华东师大哲学系教授杨国荣 伊斯兰哲学,可以富有成效地对话东西方 ——访谈伊斯兰哲学专家、国际伊斯兰哲学学会前主席、伊朗哲学研究所教授G.阿瓦尼 哲学的最后一站不是真理,而是智性对话 ——访谈中西比较哲学专家、中国哲学专家、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夏威夷大学荣休教授安乐哲 印度哲学并不神秘,在诠释现代中新生 ——访谈“一元论”哲学专家、印度人民院议员、前尼赫鲁大学校长K.辛格博士 法兰克福学派的当代命题:面对变动社会的批判和建设 ——访谈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重要代表之一、法兰克福大学哲学系教授M.卢茨一巴赫曼 外一篇 让语言哲学服务于社会哲学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