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阅读变迁与知识转型(晚清科举考试用书研究)

阅读变迁与知识转型(晚清科举考试用书研究)

  • 字数: 349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曹南屏
  • 商品条码: 978752013705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45
  • 出版年份: 2018
  • 印次: 1
定价:¥7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把研究的目光聚焦在晚清时期的科举考试用书之上,试图以出版史、书籍史与阅读史等角度,来重新审视近代中国科举制度的革废与教育体制的转型。以晚清时期的科举考试用书为主要脉络,本书试图揭示近代中国的科举制度如何应对知识上同样面临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晚清时期,西学的传入与冲击带给科举制度全新的挑战,促使科举制度必须对此有所回应。晚清时期科举考试用书的出版与流通,既受到读书人精英知识取向调整与科举制度变革的显著影响,同时却也深度介入了读书人群体的知识储备与应考策略之中,继而也对科举考试实践施加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以晚清时期的科举考试用书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有助于对晚清中国读书人群体的阅读世界与知识世界加深理解,也有助于对近代中国科举改制、科举停废乃至学堂体制的确立等问题形成更加综合、深入的理解。本书把研究的目光聚焦在晚清时期的科举考试用书之上,试图以出版史、书籍史与阅读史等角度,来重新审视近代中国科举制度的革废与教育体制的转型。以晚清时期的科举考试用书为主要脉络,本书试图揭示近代中国的科举制度如何应对知识上同样面临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晚清时期,西学的传入与冲击带给科举制度全新的挑战,促使科举制度必须对此有所回应。晚清时期科举考试用书的出版与流通,既受到读书人精英知识取向调整与科举制度变革的显著影响,同时却也深度介入了读书人群体的知识储备与应考策略之中,继而也对科举考试实践施加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以晚清时期的科举考试用书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有助于对晚清中国读书人群体的阅读世界与知识世界加深理解,也有助于对近代中国科举改制、科举停废乃至学堂体制的确立等问题形成更加综合、深入的理解。本书把研究的目光聚焦在晚清时期的科举考试用书之上,试图以出版史、书籍史与阅读史等角度,来重新审视近代中国科举制度的革废与教育体制的转型。以晚清时期的科举考试用书为主要脉络,本书试图揭示近代中国的科举制度如何应对知识上同样面临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晚清时期,西学的传入与冲击带给科举制度全新的挑战,促使科举制度必须对此有所回应。晚清时期科举考试用书的出版与流通,既受到读书人精英知识取向调整与科举制度变革的显著影响,同时却也深度介入了读书人群体的知识储备与应考策略之中,继而也对科举考试实践施加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以晚清时期的科举考试用书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有助于对晚清中国读书人群体的阅读世界与知识世界加深理解,也有助于对近代中国科举改制、科举停废乃至学堂体制的确立等问题形成更加综合、深入的理解。本书把研究的目光聚焦在晚清时期的科举考试用书之上,试图以出版史、书籍史与阅读史等角度,来重新审视近代中国科举制度的革废与教育体制的转型。以晚清时期的科举考试用书为主要脉络,本书试图揭示近代中国的科举制度如何应对知识上同样面临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晚清时期,西学的传入与冲击带给科举制度全新的挑战,促使科举制度必须对此有所回应。晚清时期科举考试用书的出版与流通,既受到读书人精英知识取向调整与科举制度变革的显著影响,同时却也深度介入了读书人群体的知识储备与应考策略之中,继而也对科举考试实践施加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以晚清时期的科举考试用书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有助于对晚清中国读书人群体的阅读世界与知识世界加深理解,也有助于对近代中国科举改制、科举停废乃至学堂体制的确立等问题形成更加综合、深入的理解。
作者简介
作者曹南屏,1984年出生于上海市松江县。201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学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12年至2014年在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担任博士后研究人员。现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近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史。曾在《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学术月刊》、《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史林》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目录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