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扶贫模式研究

中国扶贫模式研究

  • 字数: 335
  • 出版社: 人民
  • 作者: 胡兴东//杨林
  • 商品条码: 978701019671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0
  • 出版年份: 2018
  • 印次: 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贫困治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治理工程,不仅涉及物质财富提供的问题,还涉及文化传统、生态承载、制度供给、教育普及等社会问题。扶贫模式问题作为贫困治理的核心内容,是指政府在贫困治理中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机制和途径,具有高度实践性和可重复性。 《中国扶贫模式研究》书稿考察了中国自1978年以来的40年贫困治理经验,重点分析了贫困治理上形成的具有政策学意义和范式价值的各种“扶贫模式”及其特征。从实践看,中国扶贫模式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是相关理论研究跟不上中国政府在扶贫工作过程中的创新和发展,体现出一种明显的理论滞后的状态。 中国政府在扶贫模式上体现出积极创新,不停发展,种类丰富,成绩斐然的特征。总结中国政府40年中众多繁多的扶贫模式变迁的历程,可以清晰看到,中国扶贫模式变迁的内在规律。 我国在贫困治理机制上创制出的形式多样的扶贫模式,对改进和完善当前中国贫困治理的制度和机制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在世界反贫困政策措施上拥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作者简介
胡兴东,云南大学教授、法学博士后,云南大学滇西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云南省第十五批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宋元时期法律史、中国少数民族法制史和法律社会学。 出版专著16部,主要有:《生存范式:理性与传统——元明清时期南方民族法律变迁研究》,《元代民事法律制度研究》,《中国古代死刑制度史》,《中国古代判例法运作机制研究:以元朝和清朝为比较》,《西南民族地区纠纷解决机制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法律史纲要》,《西南少数民族纠纷解决机制史》,《中国少数民族法史通览(5卷)》(分卷主编,50万字),《云南法制史》,《罪与罚:中国传统刑事法律形态》,《中国法律史学新发展》,主编《时空镜像下的民族法制史》。发表学术论文75篇。 ? 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主要有: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云南藏区近代以来的社会组织变迁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与和谐社会构建:以法律社会学为视角”; 人文社科规范项目“云南少数民族民商习惯及适用问题研究”; 中国法学会一般课题“云南民族自治县基层治理的法律体系及治理能力实效研究”;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云南基层司法现状及对策研究”;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宋代立法通考”等。 杨林,云南大学党委书记,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岭学者,云南省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新世纪优秀人才,云南省教育功勋奖获得者,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云南省中国西南地缘环境与边疆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云南省边疆发展与地缘安全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兼任 科技委管理学部委员,云南省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副会长,云南省学位委员会委员、云南省高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曾任云南师范大学校长。 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哲学、高等教育管理等方面研究,曾获全国高校科研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两次荣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先后主持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在《新华文摘》、《经济研究》、《光明日报》等国家和省部级报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在人民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等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专著3部。
目录
序 第一章 扶贫模式的相关问题 第一节 扶贫模式概念 一、模式 二、扶贫模式 第二节 国外贫困理论与贫困治理模式 一、国外贫困形成理论 二、国外贫困治理理论 三、国外贫困治理模式 第三节 当前中国扶贫模式种类研究现状 一、实务界对扶贫模式的分类 二、学术界对扶贫模式的分类 第四节 贫困、贫困识别与贫困瞄准 一、贫困的概念 二、贫困对象的测量 三、扶贫对象的识别 四、扶贫对象的瞄准 五、致贫原因下的贫困分类 第二章 中国扶贫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 体制变革与救济式扶贫时期 一、体制变革与救济式扶贫时期的措施 二、体制变革与救济式扶贫时期的问题 第二节 体制改革推进发展扶贫时期 一、促进经济高速增长下的贫困治理 二、实施深度贫困地区专项发展扶持 第三节 特定贫困群体和区域专项开发扶贫时期 一、特定贫困群体和区域专项开发扶贫时期的措施 二、特定贫困群体和区域专项开发扶贫时期的特点 第四节 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的精准扶贫时期 一、新时期扶贫战略的确定 二、精准扶贫的提出与形成 第三章 按扶贫措施对扶贫对象作用途径分类 第一节 开发式扶贫模式 一、产业扶贫模式 二、教育扶贫模式 三、金融信贷扶贫模式 四、财税扶贫模式 五、农村环境修复和保护扶贫模式 六、易地扶贫搬迁模式 七、旅游扶贫开发模式 第二节 救济式扶贫模式 一、中国救济式扶贫的演变 二、中国救济扶贫的对象与措施 三、救济式扶贫模式的批判 第四章 按扶贫瞄准单元范围分类 第一节 贫困户为中心的扶贫模式 一、精准扶贫下的贫困户识别机制 二、建档立卡识别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整村推进扶贫模式 一、整村推进扶贫的理论基础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