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心理分析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精神分析之父”。弗洛伊德终生从事写作和临床治疗,他的思想极为深刻,提出了自恋,生和死的本能及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三分结构论等重要理论,使精神分析成为了解人类动机和人格的方法。主要著作有:《梦的解析》《自我与本我》《少女杜拉的故事》《文明及其缺憾》等。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瑞士心理学家、分析心理学的创立者。曾任国际心理分析学会会长、国际心理治疗协会主席等。他提出了“情结”的概念,将人格分为内倾和外倾两种类型,并主张把人格分为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层。荣格的著述极为丰富,内容以精神分析为主,同时涉及文学、历史、神学、宗教等诸多方面,代表作品有《红书》《荣格自传》《分析心理学》等。
杨韶刚,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分会理事,中国心理学会理论与心理学史分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长期从事西方心理学史、道德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研究,尤其在精神分析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庭教育等方面多有建树。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30多篇;出版《寻找存在的真谛》《精神追求:神秘的荣格》等专著14部,《杜拉的梦》《与自己对话的3个维度》《文明及其缺憾》等译著30多部。
目录
1910 Sigmund Freud
Five Lectures on Psycho-analysis 精神分析五讲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1910 Carl Gustav Jung
On the Criticism of Psychoanalysis 论对精神分析的批评
1912 Carl Gustav Jung
Concerning Psychoanalysis 关于精神分析
1914 Sigmund Freud
The History of the Psychoanalytic Movement 论精神分析运动的历史
关于本书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1929 Carl Gustav Jung
Freud and Jung: Contrasts 弗洛伊德与荣格:一种对比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