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图像的狂欢与幻境的超越(现代性理论视域中的视觉文化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

图像的狂欢与幻境的超越(现代性理论视域中的视觉文化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

  • 字数: 256
  • 出版社: 人民
  • 作者: 刘伟斌
  • 商品条码: 978701019644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5
  • 出版年份: 2018
  • 印次: 1
定价:¥5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视觉文化的理论研究,在写作中力图抓住两个线索:一是图像与现实的关系,二是现代性理论的演进逻辑。图像与现实关系的变化是视觉文化呈现的根本原因,只有抓住这种关系的演变才能更好地理解视觉文化。本书把图像与现实的关系理解为:图像在当代社会现实中呈现出“狂欢”的局面,并且图像逐渐遮蔽现实,构建了由图像组成的虚拟“幻境”。因此对图像狂欢、幻境的揭示和超越就成为本书的主旨。同时,本书认为视觉文化缘起于现代性,现代性理论应成为视觉文化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理论视域。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作为对现代性问题进行批判研究的主要思想成为本书的理论来源。 全书的主要思路是:首先弄清视觉文化的内涵、历史演变以及视觉文化与现代性的关系。在梳理现代性理论的基础上,借助现代性理论分析视觉文化生产和传播的内在机制、揭示视觉文化与日常生活维度的接合,指出视觉文化对我们造成的困境,然后分析这些困境出现的原因并试图探索超越视觉困境的途径。最后把视觉文化同中国的具体语境相结合,探讨中国视觉文化所特有的问题。
作者简介
2008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外国哲学专业,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师从姚大志教授。之后进入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担任讲师。2016年11月,从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先后承担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的社科项目,在《现代哲学》、《山东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以视觉文化、现代性为主题的学术论文多篇。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后现代主义哲学。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视觉文化与人的文化生存 一、文化:作为人的生存方式 1.文化、人与人生的交融 2.文化的构成形态与人生的展现维度 3.多元文化模式中的人生境遇 二、何谓视觉文化? 1.视觉文化的内涵 2.视觉文化的历史演变 第二章 现代性理论——批判视觉文化的理论维度 一、现代性的本质 1.何为现代性——马克思与波德莱尔的现代性观念 2.现代性与文化批判 二、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及其文化意蕴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文化批判理论 四、后现代主义的现代性文化批判理论 五、后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 1.当前国内外的后马克思主义研究 2.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文化向度 第三章 图像的生产媒介与传播机制 一、传统视觉媒介的转型 1.数字图像时代的摄影 2.电影的奇观化 3.电视:虚拟、消费、娱乐的交响 二、新媒体时代的图像生产与传播 1.电脑的图像生产与传播 2.智能手机与新媒体时代 三、视觉文化语境中的电子游戏批判 1.国内外电子游戏文化及美学的理论研究 2.电子游戏美学研究的理论范式 3.网络游戏的视觉文化解读 第四章 日常生活中的图像狂欢 一、图像转向与图像霸权 二、身体的形象与规训 三、城市和旅游景观的生产 四、消费的视觉化 第五章 视觉意识形态的生成机制与治理路径 一、意识形态的概念演变及其当代转向 1.意识形态的概念演变——从特拉西到齐泽克 2.意识形态的当代转向 二、视觉意识形态生成的内在机制 1.视觉的意识形态意蕴 2.意识形态的日常生活化 3.视觉幻象的生产与意识形态的质询机制 4.视觉意识形态的完成——景观消费下的身份认同 5.视觉意识形态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 三、视觉意识形态的治理路径 1.景观社会的突围策略 2.从视觉文化到多元文化 3.推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转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