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韬奋著译文丛:抗战以来

韬奋著译文丛:抗战以来

  • 字数: 170
  • 出版社: 三联书店
  • 作者: 邹韬奋
  • 商品条码: 978780768209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28
  • 出版年份: 2018
  • 印次: 1
定价:¥5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抗战以来》是韬奋先生参加实际政治活动的经验和观察的总结。作者评析了抗战初期四年间的得与失,指出了各党派捐弃前嫌、共同抗战和民主运动的蓬勃发展,是解决抗战期间各种困难问题的先决条件,同时也批评了抗战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阻碍社会前进的开历史倒车的行为,希望由此引起同胞的注意,共同努力于发扬优点而补救缺点,达到政治改革的目的,加速抗战最后胜利的到来。书后附录部分的三篇文章,进一步表明了作者关于政治改革的具体主张。
作者简介
邹韬奋(1895—1944),中国现代著名的新闻记者、出版家和翻译家。 原名邹恩润,祖籍江西余江。1921年毕业于圣约翰大学。1926年10月接办《生活》周刊,七年间周刊成为行销超过15万份的极有影响刊物。1932年7月,创立生活书店,由《生活》周刊“书报代办处”,发展到遍布全国五十余家分店。后又创办《大众生活》、《全民抗战》和《生活日报》等刊物。邹韬奋一生六次流亡,一次入狱,1936年因参与救国会与沈均儒、章乃器等被国民党政府逮捕,是为“七君子”之一。著作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经历 患难余生记》等,他的新闻性散文堪称典范之作。翻译作品有《韬奋译述爱情小说三种》等。
目录
序/ 001 一 开场白/ 005 二 发动全面抗战的基本条件/ 008 三 民主政治的初步展开/ 011 四 参政会的胚胎/ 015 五 共赴国难的党派团结/ 018 六 初期民运的宝贵教训/ 022 七 七个月两万人/ 025 八 领袖晤谈记/ 029 九 领袖与工具/ 032 一〇 “请客”与民意/ 035 一一 “来宾”种种/ 039 一二 “来宾”中的各党派人物/ 042 一三 再谈“来宾”中各党派的人物/ 045 一四 三谈“来宾”中各党派的人物/ 049 一五 究竟怎样?/ 052 一六 “来宾”的建议/ 056 一七 “建议”种种/ 060 一八 “来宾”放炮/ 063 一九 忙得一场空/ 067 二〇 审查与讲理/ 070 二一 老爷们高兴怎么办/ 074 二二 上山拜访审查老爷/ 077 二三 一大堆废话的激辩/ 081 二四 老爷与老百姓不平等论/ 084 二五 审查老爷对文艺的贡献/ 088 二六 审查老爷对文艺又有贡献/ 091 二七 审查老爷对社会科学也有贡献/ 095 二八 审查老爷和舆论/ 099 二九 进一步的认识/ 102 三〇 一段插话/ 106 三一 震动寰宇的民族战士/ 112 三二 自动奋发的千万青年/ 115 三三 无比的求知热情/ 119 三四 沦陷区同胞的艰苦奋斗/ 122 三五 热烈爱国的千万侨胞/ 125 三六 爱我们的祖国/ 129 三七 晴天霹雳的宪政运动/ 132 三八 抗日各党派对宪政的一致要求/ 136 三九 再谈抗日各党派对宪政的要求/ 139 四〇 三谈抗日各党派对宪政的要求/ 143 四一 四谈抗日各党派对宪政的要求/ 147 四二 一个综合的研究/ 151 四三 关于宪政提案的一场舌战/ 155 四四 舌战后的“治本办法”/ 159 四五 舌战后的“治标办法”/ 163 四六 对保障人民权利的再呼吁/ 166 四七 对保障文化事业的再呼吁/ 170 四八 苦命的宪政运动/ 174 四九 一幕悲喜剧/ 178 五〇 两种倾向/ 181 五一 对宪政的最后挣扎/ 186 五二 虚文与实行/ 190 五三 严禁违法拘捕的建议/ 194 五四 “笔杆暴动”/ 197 五五 “笔杆暴动”与青年惨剧/ 202 五六 万方感念的马寅初先生/ 205 五七 郭先生的和尚妙喻/ 209 五八 故事的象征/ 213 五九 逆流中的一个文化堡垒/ 216 六〇 “生活”在抗战期间贡献了什么?/ 220 六一 “生活”是怎样被摧残的?/ 223 六二 有什么借口?/ 230 六三 又来几个故事/ 233 六四 党老爷的“政治哲学”/ 238 六五 与中央党部交涉的经过/ 241 六六 广大读者爱护支持的文化堡垒/ 246 六七 与党部“特务”首领的谈话/ 250 六八 又是几个故事/ 254 六九 “诸葛亮”和“阿斗”搏斗/ 259 七〇 一位“大员”的话/ 263 七一 文化封锁/ 267 七二 今年二月后/ 271 七三 最后的商谈/ 276 七四 第二届国民参政会的前夜/ 279 七五 临行的一封信/ 283 七六 关于态度和主张的补充说明/ 288 七七 闹不清的“人民阵线”/ 293 附录 我们对于国事的态度和主张(韬奋 茅盾等)/ 301 我对于民主政治的信念(韬奋)/ 310 我们需要怎样的民主政治?(张友渔)/ 32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