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大历史(共10册)

中国大历史(共10册)

  •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
  • 作者: 编者:马东峰
  • 商品条码: 9787568253949
  • 版次: 2
  • 开本: 16开
  • 页数: 1
  • 出版年份: 2018
  • 印次: 1
定价:¥32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马东峰主编的《中国大历史(共10册)》是精 选现代史学四大家之一吕思勉的断代四史(《先秦 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 ),北大历史学教授邓之诚的《宋辽金夏元史》, 明清史学奠基人孟森的《明史讲义》《清史讲义》 ,和近代史研究开创者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八 部著作编纂而成,每部著作都堪称该历史时期卓著 的巅峰之作,八部断代史组成了代表现代史学较高 水平的“中国通史”和“中国大历史”。 《中国大历史(共10册)》旗帜鲜明地主张“ 国人缺乏的不是历史知识,而是历史观点”“明确 以大历史观为重的史学著作”,不仅将较高的学术 成果呈现出来,更重要的是将四位史学大家的研究 方法和历史观点展示出来。吕思勉的贯通古今、征 引繁富,邓之诚的闻博洽见、提纲挈领,孟森的比 勘辨析、老吏断狱,蒋廷黻的论述扼要、眼光远大 ,每一种不同的治史方法和史学观点,都让人感觉 豁然意解、沈疴顿愈。通过这套著作,以收读者能 够从历史知识的传统教育当中解脱,学习和煅铸自 己的史学观点的裨益。
作者简介
吕思勉(1884—1957) 现代史学四大家之一。字诚之,江苏常州人,15 岁入县学,18 岁自学古史典籍;早年执教于常州学堂,负笈从学的就有后来成为文史大家的钱穆、赵元任、黄永年等;后任教于上海光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吕思勉读书广博,治学严谨,通贯各时代,周赡各领域,蔚为一代史学宗师,代表著作有《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断代四史,及《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吕思勉读史札记》《中国民族史》《中国制度史》《文字学四种》等。 邓之诚(1887—1960) 字文如,江苏江宁(今南京市)人。先毕业于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法文科,后入昆明云南两级师范学堂专攻文史。毕业后,担任《滇报》编辑。1917年应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之聘,在国史编纂处任民国史纂辑。1921年起先后任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平女子文理学院、辅仁大学、燕京大学史学教授,以潜心教学著书为终生职志。曾培养了一大批文史考古学者,门人弟子号称三千,其成就斐然者有黄现璠、王重民、朱士嘉、谭其骧、王钟翰、周汝昌、侯仁之等。被日本国会图书馆称为“中国通史quanwei”。   一生治学严谨,博闻强识,著述甚丰,代表著作有《中华二千年史》《骨董琐记全编》《桑园读书记》《东京梦华录注》《清诗纪事初编》等。 孟森(1868-1937) 字莼孙,笔名心史,号阳湖孑遗。江苏武进人。早年毕业于江阴南菁书院,嗣留学于日本东京法政大学。归国后,入郑孝胥广西兵备道幕府,参与发起预备立宪公会。1908年,出任《东方杂志》主编。1909年,当选江苏咨议局议员。。1913年,当选国会众议员,又被选为宪法起草委员。1914年,国会解散,逐渐淡出政坛,专心明清史研究。1929年,就聘于南京中央大学历史系,主讲清史课程。1931年,应聘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主任,讲授满州开国史。 孟森是我国明清史学的奠基人之一,其治史在传统方法上吸收了近代史论研究方法,开创了明清断代史研究之先河;一生著述颇丰,主要著作有《心史丛刊》《满洲开国史讲义》《明史讲义》《清史讲义》《清初三大疑案考实》《明元清系通纪》等。 蒋廷黻(1895-1965) 著名历史学家、外交家。1911年只身赴美求学,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23年回国任南开大学首任历史系主任,与梁启超成为南开大学史学的奠基者。1925调入清华大学任历史系主任之职,在任期间,改革清华大学历史系,建立起全国一流的史学阵营。1935年弃学从政,先后任国民党行政院政务处长、常驻联合国代表、驻美国大使等职,被誉为民国政府“ZUI知外交的人”。1965年病逝于纽约。   蒋廷黻先生研究历史反对“治史书而非史学”的传统方法,采用“重综合、重分析、重整体把握”的新史学方法,并将其引入当时尚属荒漠的近代史领域,从而取得了极大的成就,被视为近代史研究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主要代表著作有《近代中国外交史资料选辑》(上、中)《最近三百年东北外患史》《中国与近代世界的大变局》《中国近代史》等。
目录
《隋唐五代史(上下第2版)/中国大历史》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隋室兴亡 第一节 文帝内治 第二节 文帝外攘 第三节 炀帝夺宗 第四节 炀帝荒* 第五节 炀帝事四夷 第六节 隋末之乱(上) 第七节 隋末之乱(下) 第三章 唐之初盛 第一节 高祖、太宗之治 第二节 唐初武功(一) 第三节 唐初武功(二) 第四节 唐初武功(三) 第五节 唐初武功(四) 第六节 唐初武功(五) 第七节 唐初武功(六) 第四章 武、韦之乱 第一节 高宗之立 第二节 武后得政代唐 第三节 武后政治 第四节 高宗、武后时外患 第五节 中宗复位 第六节 韦后乱政 第七节 玄宗之立 第五章 开元、天宝治乱 第一节 玄宗政治 第二节 开、天边事(一) 第三节 开、天边事(二) 第四节 开、天边事(三) 第五节 开、天边事(四) 第六节 开、天边事(五) 第七节 安史之乱(上) 第八节 安史之乱(下) 第六章 安史乱后形势 第一节 代宗之立 第二节 吐蕃、回纥之患 第三节 藩镇及内乱 第四节 代宗政治 第七章 德宗事迹 第一节 德宗初政 第二节 东方藩镇之变 第三节 泾师之变 第四节 兴元后藩镇起伏 第五节 贞元后边患 第六节 贞元朝局 第八章 顺、宪、穆、敬四朝事迹 第一节 顺宗谋诛宦官 第二节 宪宗时藩镇叛服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